即时新闻

华师附小徐丽红老师的“美好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愉快走进音乐世界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0月28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蒋隽

     红色诗词与京剧融合舞蹈《沁园春·雪》

     国韵·春华(学生刘聿馨)

     徐丽红

  

  文/蒋隽  图/受访者提供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相比语数英等学科,中小学音乐教学更需要探索和研究。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音乐教师徐丽红以热爱和坚守,24年来探索实践让孩子愉快地走进音乐世界。

  

  多元课堂:小学里的京剧课堂

  

  “我扮包公画黑脸”“我扮关公画红脸”“我扮曹操画白脸”“我扮孙悟空画金脸”……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3)班的音乐课上,同学们争相学唱西皮流水唱腔《画脸谱》。

  别小看这些仅十一二岁的孩子,一年级他们就学了京剧《沙家浜》的《智斗》(片段),从徐丽红老师那里听到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调动手、眼、肢体独立唱曲;三年级时学过丑角念白《报灯名》认识了丑角;四年级时学了老生唱段《大吊车真厉害》……在充满广府粤味的岭南学校里,仅十来岁的小孩就能置身戏中,感受体味以前仅在历史故事、经典影视剧中才能了解到的包公、关公、曹操、孙悟空等角色。

  五年级时,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了净角花脸等知识及西皮流水唱腔《画脸谱》,知道京剧的历史起源,了解京剧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色彩鲜艳、对比夸张的脸谱为什么叫净角,它的色彩有什么含义;西皮流水唱腔是什么意思等等。

  这是徐丽红探索多年的多元京剧教学的一个剪影。

  

  钻研探索:成为省音乐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3-5年级学生,了解所观赏舞蹈、戏剧(含戏曲)的表现形式、动作特点等,能表达自己的观演感受,有兴趣进行模仿或表演。

  小学的音乐课堂,如何开展戏剧戏曲教育?小学戏曲专业师资相对缺乏,校外外聘的非遗传承人不一定擅长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戏曲教学能力水平成了当务之急。

  “音乐老师大多都不会戏曲,以往遇到戏剧戏曲教学单元都不敢上,‘掩面’跳过去。”徐丽红回忆京剧教学探索之路的初衷,“但这不是办法啊,也希望给孩子们全面的音乐教育,所以四处拜师学艺,先学会唱戏的片段然后融入教学中。”

  经过多年的不懈钻研探索、实践总结,2021年7月,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年)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评选中,徐丽红经过层层推荐、审核、答辩等环节的严格遴选脱颖而出,成为新一轮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这是广东省音乐学科名教师工作室之一。

  从1998年成为一名基层一线音乐老师,到2022年成长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徐丽红实干笃定前行,也用汗水浇灌了收获:先后被评为音乐高级教师,省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曾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区“三八”红旗手、市支教积极分子;是市音乐家协会成员、区中小学音乐教研会理事、中小学音乐教研中心组成员、音乐教师合唱团成员、舞蹈家协会成员;主持《以戏育人-多学科融合的京剧情景教学的研究》等4项省级课题;5篇论文公开发表在《广东教育》《岭南教育》等省级期刊,8篇论文荣获国家、省市、区级以上一、二等奖;多次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项目式案例《“创演+”京剧教学育人功能优化》获省级一等奖,执教课例2次荣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部级优课;参加合唱先后荣获第六届世界合唱节金奖、广州市第二届教师艺术节比赛一等奖、《广州文明歌》获市文化局“百台精品展风采”金奖。

  

  坚守初心:绝不轻视音乐教育

  

  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时,徐丽红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动起来。唱歌的徐老师美丽又生动,自然传递了声音和肢体的魅力。

  要做好音乐老师,首要条件必然是爱音乐。湖南妹子徐丽红从小看花鼓戏、爱花鼓戏,戏台上的唱念做打、一颦一笑让台下的小姑娘神魂颠倒。

  但在农村想学习音乐并不容易,舅舅会拉二胡、吹唢呐,但忙于生计没法教徐丽红,她就转而求妈妈想学乐器,但农村想找个好老师很难。幸运的是,“表姐就是我小学的音乐老师,她有一个单独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台农村小学少有的脚踏风琴。”表姐把钥匙借给了年幼的徐丽红,让热爱音乐的她放学后能进去坐一会儿,“虽然不会弹,但踩一踩按一按,已经无比快乐。”

  最终,热爱音乐又喜欢孩子的徐丽红,考入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圆了自己的音乐梦。毕业后,她在家乡湖南基层乡镇中学干起,一直担任音乐教师,开始起步探索她的情感体验式音乐教育。

  上世纪90年代,音乐教育并不受学校和家长重视,学生对音乐课堂也限于唱唱歌,觉得音乐理论枯燥无趣。徐丽红研究专业书籍和教学方法,想办法在音乐课中融入节奏、情感、声音、画面,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学校、家长、老师都只要求音乐课轻松快乐地上完就行了,徐丽红何苦这样逼迫自己?“如果站在课堂上,孩子根本无法跟你产生联结,你讲的东西他接收不到,作为一个老师的职业成就感和价值感在哪里?”徐丽红说,她做音乐老师,“别人可能轻视音乐课,但我自己绝不轻视音乐教育。音乐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也可以给他们的心灵带来面对生活的力量。”

  

  以戏育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05年,徐丽红来到广州市担任小学音乐老师,研究课题也“进化”为“少儿音乐愉悦教学”,以音响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音乐故事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设音乐情景使学生获得愉悦的体验,在逗趣玩乐中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地走进音乐世界。

  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后,徐丽红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多种道路的探索,校长张锦庭“美好教育”的理念深深地引领着她,从此她专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京剧进校园进课堂。

  “张校长主张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因教育而美好,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其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剧就是其中一个子课程,从此我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让京剧走进小学生的美育新天地。”校外徐丽红拜张派名角张芳为师学习京剧,校内以学科带头人南粤教师庞伟平为师,不断提高艺术知识技能和音乐教育水平。

  “京剧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小学生人格成长、情操陶冶以及智能开发等具有重要价值。”徐丽红介绍,京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关注京剧本体艺术审美,激发学生主体兴趣爱好动力,“以戏育美”提升学生的独特审美修养,“以戏育德”陶冶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以戏育人”奠定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基础,在京剧艺术教学和学生成长之间搭建一座相通相融的桥梁。

  京剧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和发展的文化艺术瑰宝,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知识,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英雄故事,褒贬着“善恶美丑”的思想。徐丽红引领学生了解剧情故事,分析形象特点,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听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明白其中的道理,调动自己的心理暗示,以情景带其感受动人的想象世界,从而达到音乐审美,陶冶情感的目的。

  符合教育规律、结合中西特色、审美育人的音乐课堂不能只靠一个老师,而要将星星之火传播给更多的老师才能形成燎原之势。徐丽红的名师工作室紧锣密鼓地开展对教师培训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教研与培训,“美育红说”公众号发送原创推文57篇,辐射全国各地老师达千余人次,让更多的孩子愉快地走进音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