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热衷赶集的岳母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1月16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姚华松

  

  □姚华松

  

  岳母今年八十有一,在贵州大山里劳作了一辈子的她骨瘦如柴,长年佝偻着背。自18岁嫁人后,她每逢农历有“一”和“六”的日子都会步行一小时去乡里赶集。她会背着自己种的豇豆、土豆、茄子、黄瓜、地瓜、蕨根、辣椒、小葱,还有自己做的糍粑、糯米饭、糯米酒、稻花鱼及亲手缝制的棉鞋、鞋垫、棉袜等去摆卖。因为这件事,她与我大舅子及两位小舅子不知闹了多少次不愉快。

  摆卖小菜,每日少则赚三五块,多则二三十块,都让她觉得劳动会产生价值。她可以偶尔给六个孩子买点糖果,打个牙祭。但她买糖果有个附加条件,即孩子们有空时需同她一起去地里劳作,周末的赶集也需一同前往。她的意图很明显,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与体会劳动的艰辛、勤俭节约与付出才有回报等道理。

  长期卖菜,让没去过一天学堂、没念过一句书的她悟到了一些经营之术:哪里人多,她就去哪里卖;哪个单位快下班了,她就去哪个单位门口卖;哪里新成立了工程或项目指挥部,她就去哪里卖;她与乡里的学校、卫生院、林业站、消防站等几家大单位的门卫关系都搞得不错,时不时会给这些看门的一根烟或一支雪糕,因为这些单位职工的购买力相对强,刚需也相对大;她从不宰客,从不抬高价钱,相反,她经常让买菜的人赊账或欠账,碰到没有零钱的顾客,她总是笑着说:“没有零钱就算了。”或说:“你先拿去吧,下次再说。”

  岳母就这样将六个孩子拉扯大,先后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我大舅子及我爱人)和两个中专生(我的两个小舅子)。毫无疑问,她的勤劳淳朴和言传身教对孩子们影响颇深。

  山里的冬天经常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除了带菜去赶集,她还常带一个小火盆。没有生意的闲暇时间,她就会升起火来,冷了,就温一壶糯米酒取暖;饿了,还可以烤一些地瓜充饥,可以跟一起卖菜的阿婆们一边烤火、一边聊天。因为讲信誉,人又善良,脸上总挂着笑,不论是一起卖菜的阿婆们,还是那些回头客,不少人都与她结下深厚友谊。算起来,他们每个月能见面六次,持续64年,彼此间的感情已不可谓不深。岳母的原话是“卖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经常见到老朋友”“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用的都是老人机,没有微信,只能面对面交流”,这是她一次次拒绝晚辈们阻止她去赶集最铿锵有力的理由。

  慢慢的,晚辈们也不再劝了,毕竟岳母每天能有点事做,有个念想,有个挂牵,总是件好事。上了年纪的人,最大的问题或许不是太忙,而是太闲。赶集能让岳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或许也是她保持身体健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