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卡塔尔世界杯开始了,世界已经多久没拍这样的“体育全家福”了?疫情让过去常见的聚会和聚集变得无比艰难,特别是这样包含着人类狂欢欲望、野性渴望的全球体育大Party,更不容易。所以,好不容易能聚会的时候,人们都会非常珍惜: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生活依旧,意味着人类文明的那盏灯还点着!——是的,这也是世界杯最让世界期待的,即使疫情肆虐,逆全球化制造着重重障碍,局部仍有战火硝烟,隔离和封闭冰冻着世界,但这样的“体育全家福”让世界安心,人类文明之光闪亮依旧。 我看有人酸溜溜地说,世界杯又没有中国队,咱瞎掺和、瞎激动、瞎狂欢啥?这么思考问题,说明格局还是小了。真正热爱体育和足球的人,既能为自己的国家队加油,为国家队的进球欢呼,更能超越“只爱国家队”的情感迷思,为自己喜欢的球队、球员加油欢呼,单纯去享受足球激情。世界杯,不是一种凸显国家身份认同的舞台,而是一个让世界、足球、激情狂欢这些大共同体身份得到彰显的符号。 世界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世界杯”,那个滚动的足球,让世界有了一个具象的所指,人们从中看见世界,以足球为名,与世界举杯同乐。《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很深刻,题目叫《中国人的世界杯》,在一个长时段视野中写到了中国人在世界杯中看见世界的历程。1966年和1970年,张路等老一辈专业足球人开始“看见”世界杯;到1978年,央视转播当年阿根廷世界杯,才算是真正打开那扇门,把“世界杯”放在国人面前。83岁的宋世雄谈到了自己44年前在香港无线台“借”卫星信号第一次解说世界杯的场景,解说员就他一个,没有信息来源,解说资料都是临时从香港买报纸整理,一通宵一通宵熬过来,把世界杯带给了中国观众。世界杯中看见世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到后来的中国人冲进世界杯,“让球迷到现场”中拥抱世界杯,中国企业赞助中融入世界杯体系,世界杯赛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着中国与世界的深融。 看世界杯不需要理由,也不只是球迷的狂欢,疫情下,人们需要这样的狂欢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