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女诗人写作潜意识中的花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11日        版次:A08    栏目:诗论    作者:李啸洋

    

  

  □李啸洋

  

  现代作家是如何写“花”的?北京大学女诗人诗选《燕南园的星空》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答案。花构成了女诗人写作的潜意识,她们信手拈花,花的意象反应在诗题或者诗句中。

  秦立彦笔下,迎春花的执着,就是抓住寒冬中属于永恒的瞬间。《蜜蜂》写花朵和蜜蜂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劳动的专注,也是互相成就的友谊,诗人巧妙地写出了二者的微妙而圆满的关系。《不可穷尽的树林》里,“海棠有时缀满花朵,有时缀满果实。果实与花朵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可能放在日常情景中,这句话是悖论。但是放在哲学语境里,花与果是生命连贯的一体,不应切断二者联系的脉络。张慧君笔下的《八月》,紫薇花开着,人生步履不停。母亲、丈夫、孩子,借用了秋天苹果园的名字。张慧君笔下的《八月》也彰显了这种意识,紫薇花开着,人生步履不停。母亲、丈夫、孩子,借用了秋天苹果园的名字。

  顾春芳《开花的时节只是开花》则有洗净铅华的感觉,第一节就清洗焦虑:“大可不必着急着活,着急着日晷上影子的节奏。”而“开花的时节只是开花,蝴蝶只是蝴蝶,飞只是飞。”延续的是禅宗的思辨论。

  马雁《看荷花的记事》是一首爱情诗,全诗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一勺水也做了海,我们看荷花。”北大诗人废名在《海》中写过:“善男子, 花将长在你的海里。”海中一勺水,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禅喻。

  康宇辰笔下的“花”冷观洞世,就像诗人在诗中擅长使用问号那样。《沈从文写情书》:“那些鲜花是一朵朵短命的墓碑。”《群山之冷》:“当初群山并不是冷的,你伸手反复确认过月亮。我们生活的营造过苛刻了,秦淮水冷,悲风瑟瑟。”这两首诗都充满冰冷的色彩。《花间——辛丑中秋写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此诗用的却是现代式的追问,思考的是古典文学中的海市蜃楼、沉鱼落叶、宋词中的楼台、《红楼梦》里的群芳宴以及李太白为杨玉环写的诗,将典故揉碎了,进行现代性的折射,诗意由此散出。

  《燕南园的星空》这本女性诗集重新发现了古典诗学,发现了女性在传统和现代交织下幽微的自我意识,发现了少女、姐妹、母亲、祖母和波伏娃的“第二性”。她们都是新女性,通过诗构筑了丰富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