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跨界访谈节目《共同说》第二季聚焦大湾区

田朴珺:认识王石,是我的福气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18日        版次:A05    栏目:幕后    作者:龚卫锋

    

     王石与田朴珺的日常相处

     田朴珺

     王石登上《共同说2》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本周四,跨界访谈节目《共同说2》登陆腾讯视频。首期节目中,总制片人、主持人田朴珺来到深圳,采访了北京冬奥会代表形象“雪花”的设计者曹雨西,分享“数字艺术”的背后故事。这一季节目又名“《共同说》大湾区篇”,除了深圳,田朴珺还将走进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广州、东莞、佛山,聆听朱芳雨、马岩松、黎姿等介绍他们眼中的大湾区。

  制片人、作家、演员、主持人……田朴珺有很多身份。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妻子。2012年,刚开始与王石交往的田朴珺被大众称为“王的女人”,这一标签也给她招来众多质疑。

  其实,田朴珺这些年做了不少事:她是《中国合伙人》《整容日记》的制片人,曾合作拍摄了访谈式纪录片《谢谢你》系列,出过书《习惯就好》《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对自己狠一点》,曾在《智族GQ》开设专栏……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田朴珺坦言,成为“王的女人”后,她非但没躺平,反而更卷了:“我不允许自己停下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以下是田朴珺的自述。

  

  第二季一早就锁定大湾区

  

  我去年在策划《共同说》第二季主题时就锁定了大湾区,计划拍一些见证时代变化的内容。同时,我想延续《共同说》的理念——让更多人感受到时代步伐,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让年轻人看到发展的希望。我抽取了大湾区城市的代表元素,将节目细化,例如,深圳是“创意之都”,佛山是“有家就有佛山造”,东莞是“篮球和潮玩之都”,广州是“中小企业办大事”……我再从主题中寻找能代表相应城市面貌的嘉宾,触摸城市脉动。

  第二季,我邀请了更多大众知名度不高但在相关行业内有知名度的嘉宾,也包含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期待挖掘出人、行业、城市的深度。比如,我跟采朱芳雨是在东莞的一所中学,他从这里出发,第一次代表省队出国打篮球。他谈到了自己调皮的少年经历,与东莞结缘的经过,以及成为“三分雨”的历程。

  《共同说2》制作战线拉得很长。今年四月份,我带着制片团队来到大湾区。在此之前,我长期住在北京、上海,对大湾区的城市并不熟悉。很多人以为我对深圳很熟,那是误解,我每年只来一两次。所以,为了深入了解它,我们就“搬”了过来。因为制作节目,我每周在广深之间来往至少三四次。我们团队对每个嘉宾都要调研一周多时间,一期节目要拍两到三天,接着是无限长的后期。我们每天只睡三到四小时。

  

  练就“七十二变”面对不确定性

  

  第二季制作周期恰好撞上深圳、广州等地的疫情,我一度很焦虑。我在车的后备箱一直装着随身行李箱,里面有换洗衣服、洗漱包、脚本;我还遇到过嘉宾被封控,得临时调整方案;节目做后期了,但后期团队的工作人员都“阳”了……制作第二季节目让我练就了“七十二变”,我会用嘉宾的话宽慰自己:“每当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想老天又要考验我什么,教给我什么?”

  今年做节目,有太多不确定性,我开玩笑说,最舒服的姿势是躺平。但我要感谢团队和自己,我们一直在化解不确定性,没有躺平。有时,我想着连续拍了一个多月了,给自己放一天假,想不化妆饱饱睡个觉。导演组都同意了,结果第二天,我接到通知说何超琼的拍摄时间调整了,要我立刻去中国澳门拍。我当天就从广州冲到了澳门,连拍四天。回望整季拍摄过程,我只在台风天实打实休息了一天。

  我相信,用心做一档节目,大众是能看得到的。我真的尽力了,也越来越好,至少比上一季有进步。我是一个看上去像“社牛”的“社恐”,一开始不适应对不太熟悉的嘉宾提问。于是,我在生活中刻意训练了主持人的提问方式,凡事都追问“为什么”“怎么做”,让自己在真实采访环境中变得得心应手。由于努力训练,我变成了一个喜欢问问题的人。

  

  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很“狠”

  

  我最讨厌虚伪的人。我做节目遇到了很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他们不跟我讲真话。但我也遇到很多很真的人,是他们支撑我把节目做完。这个世界因为有这些人才美好。

  我也是能给自己找快乐的人,会为自己定个“寻找今日份快乐”的KPI。我平时为了保持身材不吃甜食,但因为要跟访蔡澜,吃了一种红豆沙,那就是我前天的快乐;我昨天的快乐是见到了很喜欢的“女神”周慧敏;我今天的快乐是我们一起做采访,这么聊天就很开心。

  快乐归快乐,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很“狠”。团队有个小女生,以前天天迟到,我试过各种方式治疗她的“不守时”,扣她的工资、扣她主管的工资都没用。结果,她这次拍摄时跟我一起住,我每天早上叫她起床,让她跟着我健身。同时,我清淡的饮食习惯也影响到她,几个月下来,她瘦了30斤,现在养成了按时起床的习惯。我跟她开玩笑:“你得给我私教费!”

  今年,我出版了新书《对自己狠一点》。我想表达的是,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你想变得更好,根本不用在乎数字增加,它反而可以增强你的能量。你30岁时会发觉没有20岁时体力好,但可能你20岁时没有马甲线,30岁时通过锻炼有马甲线了。只要你想做,什么时候都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个道理做节目也相通,因为疫情影响,我有理由明年再做,但既然决定做了,就要做好。我对自己也没放松要求,最近在酒店隔离,每天只吃苹果,希望再瘦点。因为还有一个嘉宾要拍,我想上镜好看。

  

  和我工作会有压力也会进步

  

  我的目标感很强,想要做一件事情时,会绞尽脑汁完成它,这是我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我不会因为遇见困难就妥协。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你逃避久了,会习惯当逃兵。我对事业的期待就是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我没幻想成为比尔·盖茨,我们普通人能做的事,就是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享受其中。

  第二个指引我事业的品质是坚持。有时,一件事情本身没太大意义,是坚持赋予它意义。我跟访舞狮女生,由于身体结构的差异,她们的动作没舞狮男生有劲儿,但是她们从9岁坚持到29岁,这就很了不起。我带领的团队不是最厉害的,但从2013年做类似的纪录节目到现在也快十年了,并坚持对时代发问。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坚持十年,起码值得被尊重吧。

  第三个品质是勤奋。论智商,普通人都差不多,但有的人对待工作很走心,有的人很懒散,我不能容忍懒惰的人。我最近不忙时看世界杯,一些队伍明明实力处于劣势,但拼尽全力,虽败犹荣。管理团队和踢足球比赛一样,要协作发力,拒绝内耗。我非常卷,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可能会有压力,但一定会有进步。

  

  作为职业女性我闲不下来

  

  作为职业女性,我闲不下来。多年前,我试过回上海,白天和朋友逛街、喝茶,晚上一起吃饭。到了第三天,我就受不了这种状态,回去上班了。有一次,我们全家去马尔代夫旅游,计划玩一周,也是到第三天时,我就受不了,开始打各种工作电话。说实话,对于旅游,我更喜欢人文历史景点,可以学点知识,不喜欢纯粹的大自然风光,可能心境还修炼得不够。

  虽然我有自己的事业,但也想把家料理好。我有洁癖,家里永远一尘不染。我不会找保洁收拾屋子,在这件事情上,我比他们厉害。将垃圾扔出去的时刻,让我释放了压力。我这半年没回家,便把打扫卫生的习惯转移到酒店。我上次住隔离酒店,让人快递了一桶漆,把天花板上的霉斑刷干净了。在隔离酒店,中午一有时间,我就会把桌子、床头等地方全擦一遍。

  无论是制片人、作家还是演员,我觉得无论做哪种事业,做好自己最重要。总而言之,就是认真做好一个“人”。我认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活好,善待他人。

  

  对话

  

  开腔讲述与王石的婚姻生活

  “我们的相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快乐”

  

  2012年年底,田朴珺和王石的恋情曝光。2018年10月,纽约举行的某颁奖典礼中,王石在颁奖致辞中向田朴珺表达感谢:“谢谢我的妻子田朴珺。”这是王石首次公开承认与田朴珺的婚姻。与王石相爱十年,田朴珺有哪些话说?

  

  王石教会我理解他人的难处

  

  羊城晚报:王石也出现在《共同说》第二季,和第一季聊的话题有差异吗?

  田朴珺:第二季是升级版。一方面,我们聊他在做的“碳中和”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聊人生,观众看完节目后,会更加理解我们的相处方式。我们都热爱自己的事业,都以自我为中心,但依然不妨碍我们在一起。我们都认为,人要很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羊城晚报:上一季中,你问过王石:“你觉得我浮躁吗?”你自己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田朴珺:我在跟他学习用更大的格局与人相处。他对我、对同事,有很大的包容心。我以前脾气很急,不会因为自己是公众人物而有所遮掩,我会就事论事,谁做错事了,该骂就骂。但王石教会我收敛,让我尝试理解他人的难处。以前,有同事开会迟到,我会直接说:“没有任何借口,只要你还活着,就要按时参会。”现在,有同事因为发烧,开线上会迟到,我就忍住了:“你下次注意,回去多喝点水。”我以前会在深更半夜抄起电话和团队成员沟通工作,现在,我都改成了发信息。

  

  他从不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

  

  羊城晚报:你和王石在一起十年,在某些舆论场也背了十年骂名,有些说法非常难听。你为什么不回应恶言?

  田朴珺:因为没必要。他们不能替我过日子,我好不好,只有我知道。别人对你有怀疑很正常,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成功理解成“这是我努力得来的”,将别人的成功理解成“大部分都是不劳而获”。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别人追着、捧着得来的。

  羊城晚报:从没想过解释一点什么吗?

  田朴珺: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时间,就足够了。我不需要对得起大众,因为大众对我来说不重要,我对他们来说也不重要。我在认识王石,成为所谓“王的女人”之前,也混得不差。但我一直觉得,认识王石,能跟他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是我的福气。

  羊城晚报:你会仰视王石吗?

  田朴珺:不会。我第一次见到他时,都是平视他的。我不会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不会吹捧名人,或贬低普通人。我更看重对方是否真挚。我有很多坐地铁通勤、没车、没房的朋友,现在关系依然很好。

  羊城晚报:你和王石平时相处状态是怎样的?

  田朴珺:我们都很忙,但每天会通电话关心对方。这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安稳的快乐。闲的时候,王石虽然会拉着我运动,但不会拉着我做他那些运动,比如划船、攀岩,我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他从不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我们和而不同。我有时也会吐槽王石。比如,他经常忘记擦脸油,而且老丢脸油,我就不断给他买新的,一开始买的脸油很贵,后来越买越便宜。

  

  “王的女人”的标签没什么不好

  

  羊城晚报:你如何看待“王的女人”这个标签?这是一种偏见吗?

  田朴珺:偏见是当事人自己认为的,但大众对你的认知就是标签。每个人身上也不是只有固定的一个标签。所以,贴一个这样的标签也没什么不好,事实也是如此嘛。

  羊城晚报:在网上看到黑你和王石婚姻的帖子,有心态崩的时候吗?

  田朴珺:从来不会崩。越是黑你的人,越是关注你,说明他骨子里是爱你的,只是没有认识到而已。不然,你会随便关注一个人吗?没事会老去骂这个人吗?不会呀!哪有那么多时间呢!

  羊城晚报:最近几年,社交网络上总会有明星的婚恋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他们会影响你对婚姻的看法吗?

  田朴珺:婚姻要靠自己经营。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你嫁没嫁人,无论你嫁的老公有钱没钱,女性都要有经济能力,要有事业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