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坐缆车登英雄山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28日        版次:A11    栏目:大美中国    作者:谢新源

     远眺难辨云与雪、天与地

     4860米海拔“挑战自我”

     急着拍照留影的年轻人

     达古冰川景区服务区

  

  文/图 谢新源

  

  在我所游历过的众多名山中,心里唯有达古冰川、达古雪山是一座英雄的山。

  “乘风驾雾上玉峰,六月飞雪漫寒宫。冰川俏容霜纱后,始见天宫是雪宫。”一位诗人在初夏时节登临达古冰川时曾如此感怀。而我前去登顶达古冰川时,也恰好在六月,所以,人还未曾来到达古冰川所在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心里就已在描绘和想象达古冰川那雄伟壮观、一派冰雪洁白世界的景象了。

  车出黑水县城,遥遥的达古冰川那巨大云团似的冰帽,便耸出挺拔且翠绿的松树之上。蓝天、雪山、绿树立刻变成一幅简洁明快并色泽朗美、层次分明的油画,扑入眼帘。

  我坐着缆车上冰川,手脚被解放出来,再加上缆车的缓慢上升,让我多了相对仔细的端详。缆车越过松树林,绿色渐渐消失,达古冰川山腰间很快便裸露出褐色岩石。这似乎与随之而来的姣好雪景并不协调。它是因了这些年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加速所致。据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已研制出一种既透气又隔热的塑性薄膜,覆盖其上能成功地阻隔住热辐射,遏制住冰雪的过快消融。这方始得我们今天仍能远远就看到达古冰川那傲然耸立天地间的伟岸和雄奇。

  冰雪越来越厚,温度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冰川雪顶越来越近。缆车倏地减速,我们终于登顶海拔4860米的达古冰川之巅。走出机房,果然如同走进了广寒宫。脚下,是一条弯曲狭窄通向冰川深处的雪路。穿过雪墙双峙而形成的冰雪隧道,极目远眺,依然是无边无尽的冰雪世界。那些白,耀眼、炫目,似与云霄相衔连,惟余莽莽,让人难以辨清天和地、雪和云。

  雪路两边是块相对宽敞的山顶雪坪,接踵而至的游人男女在缺氧感尚未到来之前,有的面对绵延无涯的冰天雪地,禁不住舞拳呼喊;有的脱去御寒的羽绒服露出肌肉隆起的肩背,以显示对于寒冷的蔑视,挑战着自我;更有拍摄婚纱照的俊男倩女,提起拖雪的长裙,奋力奔跑,留下人生最为难忘的一瞬。

  我在激动过后,不禁回想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时的艰辛岁月。这年7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9万余人,翻越过达古冰川的母山达古雪山、支脉昌德雪山,8月20日在达古雪山下的毛尔盖,召开长征途中颇为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毛尔盖会议”。它对明确红军主力发展方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提高广大红军战士对北上路线和意义的认识。此时,面对如此风景,我仿佛又看到一幅壮美而令人激情澎湃的画卷:雪山巍峨,雪花恣肆;寒风呼号,云卷云舒,一队队红军战士,在一面面鲜艳、迎风招展的红旗的前导引领下,你推我拉,躬背蹬腿,艰难地跋涉在天地之间的雪线上……

  

  《大美中国》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以纪实性的图片为主,紧扣“大美中国”主题,内容不限,可人可景可物。投稿请发至邮箱:ywdmzg@163.com,并请以“大美中国”为邮件标题,同时提供详细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