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市为明学校

办国际化的中国优秀学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28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王沫依、靳洺涵

     为明学校国际部园景

     国际部课堂

     国际部英澳项目2020届毕业典礼

  

  

  文/王沫依 靳洺涵  图/受访者提供

  

  什么样的学校称得上“优秀”?这是广州市为明学校(下简称“为明”)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礼维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因此,10年前,为明便在王礼维的带领下,确立了“办国际化的中国优秀学校”的办学愿景。

  理解这份沉甸甸的办学愿景,“中国优秀学校”与“国际化”缺一不可。创校20年来,为明在打造高质量教学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0年,为明创办国际部,从教育国际化业务体系入手,整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校园注入一股国际化的新活力。

  

  保证教学质量的“优秀”后,“国际化”概念顺势生长

  

  “中国优秀学校的显性特征有两个,一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责任担当的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二是重视基础教学,教学质量高。”王礼维这样解释着自己对“优秀”的理解。“质量为明、品牌为明”成为了为明学校的品牌标识与内涵,注重的是孩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学业成绩领先”。为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地方政府与老百姓心目中,教学质量“优秀中进步最快”的学校之一。

  在民办教育领域深耕二十多年,王礼维认为,国际教育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向上发展的部分,关键在于作为办学人,能否办优质的学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因此,一所民办学校的定位应是成为当地最好或最有特色的学校之一。王礼维说:“如果不这样定位,我们的民办学校,包括国际化学校,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说到国际特色,为明形成了一套教育国际化的业务体系。实际上,“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并不局限。“比如说在国际理解课程中的戏剧课里,通过课程、剧本、师资,通过国内教师和外籍教师协同合作,整个活动的氛围会很不同,对孩子们进行国际文化礼仪、国际理解知识上的引导,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王礼维还提到,2022年暑假,为明将国际部高中搬到了小学初中校园内,让资源能够充分共用,通过一些英语学术活动,营造了更好的国际化氛围。

  此外,为明为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氛围的校园还做出了针对性的布局,诸如国际高中部的培育,与美国索斯兰学校合作的美高项目,与澳大利亚南澳高考局合作的SACE项目,学习建立完善的国际化业务体系,让更多的为明学生能够进入理想的世界优秀大学。

  

  十二年国际部:英澳&美高两大体系背后的个性化选择

  

  据为明国际部校长史桂娟介绍,国际部于2010年创办,目前有在读学生170人,中外教人数25人,其中外教11人,主要有两大课程体系,一是和美国加州索斯兰学校合作的中美高中课程,还有和澳大利亚南澳洲SACE高考局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AQA国际考试局合作的英澳融合A-Level+课程,将SACE和A-Level课程融合在一起。

  “英澳项目主要分为预备阶段和核心阶段,预备阶段修读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商务;核心阶段由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组成,英语、数学、专业数学为必修,选修课在物理、化学、商务、经济中四选二;中美课程是美高学分课程,修满学分即可以获得美国高中毕业证,同时对能力优秀的孩子开设相应的AP课程和竞赛活动选修课。” 为明国际部教学主任王英这样介绍,“两个课程均可进行全球申请或多国联申,我们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升学规划等进行个性化定制。”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这是教育的理想化状态,而没有大量的师资、经验和精力投入是无法做到的。为明国际部实现了每班不超过25名学生的小班化教学。史桂娟表示,“一生一案”是为明的特色,这一模式是国际部根据每位学生的学术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大学出口方向与家庭需求,为每个学生建立大学申请家庭沟通群,通过邀请学生、学生家长、升学老师,一对一深入跟进。在这些基础上,国际部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班主任为核心,行政人员及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学生的出口无疑是最令人关心的,因此,为明国际部早早为学生提供了升学规划课程,在课程中,老师会针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入学要求、申请文书的写作、申请流程、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信息与指导,通过升学规划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自我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样的倾尽全力带来了一系列升学成果。发展至今,数百位学生从为明走向世界,毕业生遍布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全球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世界名校。史桂娟介绍,2022届英澳项目毕业生共21人,在已收获的录取结果中,世界前100大学录取率为90.5%;世界前50大学录取率为57.14%;2022届中美项目的学生中,100%获得美国前100大学的录取。往届毕业生获得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早稻田大学、雪城大学、普渡大学等海外大学录取。

  此外,为明学子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竞赛,拓展自身兴趣。团队晋级第15届FIBC商业挑战赛全国赛,获“最佳团队奖”。多名同学在2021年常春藤口语大赛亚太总决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同时在澳大利亚物理与数学竞赛中,多名同学取得了三等奖的优秀成绩。另有学生在美国数学竞赛(AMC)中获得全球卓越奖,在袋鼠数学竞赛中获得金奖、银奖等。

  

  未来“借船出海” 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教育经历了照搬——中国化——中西融合的过程,在不断变化的当下,国际化教学的内涵是什么?王礼维认为,国际化教育的核心是学生高效、自主、个性化的深度学习。这就对学生无论从学习能力还是个人认知上,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走在为明校园,可以看到教学楼上镌刻着“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王礼维表示,目前,中国不少家长一方面期望孩子接受国际视野课程,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中西融合的国际教育逐渐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的主流目标。

  明确了这一方向后,未来要怎么做?“办国际化的中国优秀学校。”王礼维坦言,眼下应“借船出海”,用美国、澳大利亚等的优质资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而在未来5-10年内,为明将逐步“从海外回归国内”,通过系统化整合国外的教育资源,把中西融合的课程、师资等资源,重点放到国内部小学、初中、高中学部,全面推进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小学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融入世界。

  新时代数字化、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如何更好把握国际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答案必然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据悉,为明正在积极开展OMO教育模式,史桂娟提到,未来,为明将尝试建立国际课程信息平台,把传统课堂中纯知识讲授的内容剥离出来,转化成作业和导学,让学生上网自主学习和查询,线下课堂的教与学则主要围绕师生互动和答疑释惑进行。

  “应对教育挑战,需要采用技术来促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未来,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将被重塑,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老师也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调动、组织学生自主、自律学习的人,而这些也无一不呼应了王礼维对国际化教育“高效、自主、个性化”的理念,朝“国际化的中国优秀学校”扬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