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港科大(广州)上新、新增3所“双一流”高校

广东高校科技创新助力大湾区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28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孙唯、陈亮、王沫依、郑若彤、陈灏琳

     广场中心的“红鸟日晷”雕塑是港科大及港科大(广州)的标志 羊城晚报 资料图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陈亮 王沫依 实习生 郑若彤 陈灏琳

  

  2022年是广东高等教育持续奋进的一年。新增三所“双一流”院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亮相、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广东加快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取得了优秀的成效。

  

  “双一流”建设高校 再添新丁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除了第一轮名单中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5所高校外,广东新增3所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标志着广东高等教育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新入选的“双一流”高校信心满满。这也是广东省坚持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的成果。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冲补强”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进入“双一流”离不开“冲补强”打下的扎实基础,入选“双一流”也给其带来了新机遇。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表示,学校聚焦卓越农林人才培育,着力推进实施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体系行动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三农”需求无缝对接。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现居ESI全球前1.21‰,该校今年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据了解,目前该校“双一流”建设以呼吸系统疾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作为建设口径,设定了三个建设目标,到2050年,临床医学学科将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学校跻身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行列。“广医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决心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构建与‘健康中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质量医学人才,助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广医党委书记唐小平说。

  南方科技大学则于2021年确立“三步走”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发展战略”和“五大行动计划”,并以此为指引推进一流大学的建设。到2049年,南科大将力争主要学科位居世界一流前列,成为贡献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南科大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南科大将高擎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旗帜,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示范样板。”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开启新征程

  

  3月12日植树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内种下了第一棵树,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就此在广州南沙扎根,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全方位的教育合作开启崭新序幕。

  随着2023年秋季入学研究生项目网申入口开放,2022年研究生自主招生简章发布,港科大(广州)开启硕博士招生工作。其中,申请开放包括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社会枢纽和系统枢纽在内的四大枢纽、15个学域的硕博项目;研究生自主招生则开放全部15个学域,包括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金融科技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自2023年起招收港澳台本科学生。首批招生的本科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8月,盛夏来临,随着第一封录取通知书在8月9日发出,港科大(广州)也进入开学“倒计时”。8月20日、27日,第一、二批新生集中报到,这所崭新的校园终于迎来她期盼已久的新鲜活力。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盛大开学,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正式投入使用。545名新生和456名教职员工在这里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港科大(广州)的正式开学,是港科大建校30年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校的发展正式进入“港科大2.0”时代。

  作为一所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型大学,自2022年正式运作以来,港科大(广州)便与业界联系紧密,从7月至11月,分别与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XbotPark机器人基地等多家企业或研究机构签署协议,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为科技创新、产业转化、青年创业就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足南沙、辐射湾区、贡献国家、影响世界,力争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未来可期。

  

  科技创新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022年,广东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发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有160所,其中8所高校入围2022年软科中国内地大学排名前100名。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408.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45万人,硕士研究生14.8万人,理工农医类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占总量的80.35%和62.32%,有力支撑科技强省建设。

  近年来,广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深度融入并有效支撑区域创新体系。近三年来,广东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9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00余项,一大批制约广东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与此同时,广东还围绕区域发展重大需求,推动高校集聚合力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4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临床大专业大学科建设、国际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前沿科学研究、高层次学术及人才交流等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此外,广东还支持高校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6月17日,海南省三沙市戴永久院士工作站在永兴岛揭牌。戴永久院士工作站是三沙市设市以来建立的首个院士工作站,聚焦海洋、陆地、大气等多个领域,对提高南海区域海洋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创新链条。2022年,广州南沙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南沙科技创新谷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双方将在高端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创新、产业研发集聚等方面开展合作。据了解,近三年,广东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近500个,承担企事业委托课题超过2万多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万多个。

  

  

  数读:高教

  

  ● 2022年广东针对37所高校共安排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资金29.5亿元。

  ● 2022年,广东新增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总数达到8所。

  ● 2022年,广东全年累计提供政策性岗位28.3万个,全省教育系统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共举办989场招聘活动,累计有20.84万家用人单位参加,共提供1048万条就业岗位信息。

  ● 2022年,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5所广东高校榜上有名。ESI最新排名中,23所高校153个学科入选前1%,较2017年增长173%,增幅居全国第一。

  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