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个历史学者的阅读笔记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15日        版次:A08    栏目:细察    作者:赵瑜

    

  

  □赵瑜

  

  王笛的可贵在于诚恳。在一个历史学者这里,诚恳意味着质疑,意味着辨认,也意味着分享。这也正是《历史的微声》这部阅读笔记的价值。

  王笛在阅读中受益,并将自己所受益的部分书单,毫无保留地列举在他的阅读经历中。他说:读书就是自我塑造。这是多种阅读,筛选,甚至对比和梳理之后,才有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事实上是多向度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在自我塑造时,更加客观和理性,王笛写过一个章节,标题是《读有批判精神的书》。王笛列出了这些书的目录,都是中国当下热销的社科或历史类图书: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庄园》,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戴蒙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等等。王笛是一个好的读者。好的读者读到了让自己思想或者视野发生改变的图书以后,会主动分享给其他读者。比如哈耶克,便是打开了王笛书写的一个人。他不止一次在自己的笔记中向哈耶克表达敬意。

  一个历史学者,如何阅读文学作品。王笛给出了一个更好的社会学视角。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度被文学圈中人差评。曾被《当代》退稿,后发表在《花城》,出版以后才得到大众的认可。尽管这部作品在中学生或者大学新生的阅读篇目中很受好评,然而,很少有作家对《平凡的世界》给予很高的评价,原因和文学性以及价值观念有关。而王笛却轻松地绕过了文学性,他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里看到的是作家对他所处的时代的细微而写实的观察,是有着历史价值的记录文本,是一部看似虚构却无比真实的生活史作品。王笛还以史景迁的《王氏之死》为例,说明文学经过时间的淘洗,更接近于历史本身。

  作为历史学者的王笛,在阅读中不断地给读者提供常识。他向大家推荐了一部人类学著作,加亚·文斯的《人类进化史》一书,这部书中有很多观点,值得人类思考。比如,作者加亚·文斯认为,在世界快速发展的当下,人类的智力却在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食物丰富,让一些人不需要过度激烈的参与社会竞争,也能够生存下去。于是,这些人慢慢地放弃了思考。王笛介绍这部书时这样写道:“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在那些提倡服从崇拜权力的族群中,大众自然地认为,自己不需要动脑筋,而是由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长此以往,头脑因为越来越少的思考而蜕化。”

  王笛的这部关于阅读的随笔集,除了提供阅读书目以外,还很密集地引用新鲜可读的史料。作为“微观历史”写作的一个代表性学者,《历史的微声》确是一部适合普通读者的入门类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