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

针对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16日        版次:A02    栏目:绿美广东    作者:王丹阳、陈泽云、李晓旭、许张超

     绿美广东的典范城市珠海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通过绿色施工,广连高速项目大大节约了用电、减少河砂使用 中交四航局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陈泽云 李晓旭 许张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让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如何才能“绿”起来、“美”起来?省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期待通过发展壮大水经济,深入高效推动绿色发展,以循环经济方式打造绿色产业链,通过碳普惠激发消费活力,关注新污染物治理,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确立绿色水经济“谱系图”

  

  绿美广东,秀水长青。作为经济、人口第一大省,广东水经济具有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广阔的先天优势。如何将水经济打造成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名片?

  省政协委员、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表示,近年来,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万里碧道建设等治水举措,巩固提升水经济的发展优势,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有力、有效的水利贡献。

  2022年,省水利厅通过开展水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初步框定了水经济的发展概念,确立了绿色水经济产业“谱系图”,既包括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水上运动、内河游艇游轮、水文旅文创、滨水休闲康养等发展前景广阔的涉水绿色产业,还包括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水数字经济、水金融等全新业态。

  王立新表示,无论是经济发展实力强劲的珠三角城市群,还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都可以依托自己的水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探索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做好水经济产业文章,促进特色水经济发展。

  

  将产业链向纵深拓展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如何通过发展方式转型,让绿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怎样通过“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以循环经济方式来打造绿色产业链,将会促进传统经济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省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潘苏认为绿色发展已经不只是生态问题,而是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是对发展方式的转型,包括要素投入、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朝着绿色低碳化发展。要发展低碳产业,利用好存量,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升级也非常重要。

  “一些生态修复项目可因地制宜与地方文化、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打造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宣教基地标杆项目,带动区域文化、教育、旅游方面的效益充分释放,为绿美广东贡献力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常委、广东东升控股集团总裁赖志光认为,可通过生态修复唤醒存量的“沉睡”资源,将产业链向纵深拓展。此前,东升控股集团旗下旨在“还给当地绿水青山”的顺兴项目,入选全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二十佳矿山和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赖志光委员带来的提案关注推动全员环保意识,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他建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包括重点生态工程、生态技术先进企业等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为提升公众生态意识、生态法治和生态行为的重要载体,“量身定制”特色实践活动。

  

  深入高效推动绿色建设

  

  跨越流溪河、北江主航道,穿越九龙潭森林公园、九湾潭水库水源保护区等地, 2022年年底全线建成通车的大湾区粤湘交通新动脉——广连高速,通过绿色施工,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建设周期内节约用电200万千瓦时、减少河砂使用150万立方米。

  “只有主动谋划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才能为南粤大地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来自环境资源领域的省政协委员、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惠明说。

  李惠明表示,作为深圳特区建设的第一批开拓者,中交四航局发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精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联合深港两地,参与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后续又参与实施深圳河治理二期、三期工程,改写了深圳河污水横流、逢雨必淹的历史,助力广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工程建设领域坚持绿色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业态转型升级,助力“大国工程”绿色建造。例如,在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厂通过践行“一尘不染”管理理念,大力推动预制沉管绿色智能生产,保护白海豚的家。

  “作为今年增设的环境资源界的省政协委员,能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感觉十分荣幸。”李惠明建议,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管理能力,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变革;准确把握“绿色方向”,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为深入高效推动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全面发展“绿色产业”。

  

  以碳普惠激发消费活力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其中,碳排放权是重要的新型经济要素。广东目前有全国最大、最成熟的区域碳排放交易机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和国内首个碳交易市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实现“双碳”目标,广东有何路径、捷径、机遇?

  “纳入碳排放管控单位一般都是碳排放一年内达到一定量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企业。”在省人大代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变电管理一所继保工王其林看来,还应引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和公众参与碳普惠。

  为此,王其林建议,可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将个人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中有效的低碳行为逐步开发为标准化的个人减排场景。通过碳普惠激发消费活力,研究探索建立企业、个人低碳行为综合评价体系,并加强亲民的碳普惠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广东碳普惠的影响力。

  “建筑领域全过程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50%。建筑行业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广东‘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省政协委员、广东宏达建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沃说。为此,他建议加强绿色建筑检测与竣工验收管理,未进行绿色建筑专项验收或绿色建筑专项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出具验收合格报告。

  

  应关注新污染物治理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就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省人大代表、东莞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谢宏琴表示,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一线工作人员,自己更深切感受到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她所在的东莞为例,过去五年,东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考断面基本实现全面达标,特别是茅洲河、石马河的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此外,东莞还持续强化多种大气污染源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等。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我也希望为广东生态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此次参会,谢宏琴建议应更加关注新污染物治理。

  “新污染物是指新近发现的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谢宏琴指出,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希望尽快完善广东省相关法规,尽快掌握省市新污染风险状态,形成对新污染物全过程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