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禺区图书馆新馆 |
何贤纪念医院旧建筑改造工程医技楼正式落成启用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振天 图/通讯员提供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联结民心,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民生福祉、三生融合,是番禺区走得更稳、更远的基石。过去的一年里,番禺区围绕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努力建设高标准公共服务体系,供给均衡、品质升级,让公共产品更加优质普惠、更加共享可及,推动该区高品质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构建更高水平“广州南部医疗中心” 1月12日,位于番禺区市桥街清河东路的何贤纪念医院旧建筑改造工程医技楼正式落成启用。该工程是番禺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配套工程。项目落成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院患者就医环境,更好地为番禺区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幼群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番禺区级医疗资源相对厚实,扮演着“广州南部医疗中心”的作用。近年来,番禺区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民生保障体系,何贤纪念医院旧建筑改造工程就是该区加强基础设施配置建设的一个缩影。 质量在提高,供给也要均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需要持续向基层延伸。2022年8月,桥南街御院社区迎来喜事,广州市番禺区社区中医健康驿站桥南中心站在这里落户,附近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健康筛查、中医文化科普教育、听取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和艾灸中医药养生体验等服务。 目前,番禺区已在辖区街道建成3家这样的社区中医健康驿站。番禺区社区中医健康驿站桥南中心站负责人说:“要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医健康服务,让中医健康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 新形势需要向人民负责新担当,呼唤为人民服务新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番禺区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满足群众正常就医需求,2022年12月起,番禺区三家三甲医院、区慢性病防治站和番禺区社区互联网医院已运营并逐步加大建设力度,全区已有近20家医疗机构进驻互联网医院平台,全区累计为超4万名患者提供互联网咨询、诊治、配送药物处方等服务。 新开6所公办中小学助力“上好学” 邓仲元将军铜像揭幕,钟楼钟声敲响,这是广东仲元中学第二校区2022年9月1日正式启用办学的现场。高标准规划建设的仲元中学第二校区是番禺“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缓解番禺区优质学位供需矛盾、优化调整番禺教育结构、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基础教育乃民生大计,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是番禺区规划部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过去的一年里,仲元中学第二校区、广东番禺中学实验学校等6所公办中小学顺利开办并完成招生,共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11790个,不仅让番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有学上”,而且还能“上好学”。 要想实现“上好学”,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人才队伍少不了。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番禺区升级“研学后教”3.0版,打造“融·乐”轻负高质课堂,同时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确保23.68万名学生“停课不停学”,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成为首批通过广州市教育局认定的6个区级教师发展中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番禺区教育治理也展现出新气象。2022年,番禺区大力推进区十件民生实事“第三期舒适午休”项目,共完成午休场室改造60个,增配空调1081台,增配学生午休床(坐躺椅、折叠床、床柜等)4095张,让8.45万名学生实现平躺睡。在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全区136所培训机构100%纳入预收费监管,监管金额达633.68万元。 大力引进名校合作办学、确立“错位发展”“学校自主”“区域统筹”建设特色、探索打造职教专业群建设模式……在学校,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优质、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更加特色多样、职业教育更加融通优化。在社区,“番禺优学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超过800项各类线上、线下社区教育活动,辐射社区居民超10万人次。 近日,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名单中,番禺区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此次立项的核心任务,就是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建立“广覆盖、有质量、示范性 ”的普及普惠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番禺模式。 打通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宏伟大气的整体造型下典藏云集,“书香番禺”再翻新篇,1月18日,在春节来临之际,番禺区图书馆新馆采取部分试运行的方式开门迎客。新馆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配置1054组智能书架,可实现图书盘点自动化,找书精准导航、一次性借还书操作等“黑科技”功能,定位国家大型一级图书馆。从此,番禺区的地标性建筑名单新添一员,番禺区的文化服务网络新添一格。 知识火炬在番禺区内传递,目前,番禺区持续推进全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已建成图书馆总分馆46间、文化馆总分馆24间和服务点19个,番禺区文化馆沙湾分馆获广州首批“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称号,顺利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图书馆只是番禺区文化公共服务建设的一部分。目前,番禺区已建成区、镇(街)、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区级建有番禺博物馆(国家二级馆)、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图书馆(国家一级馆)等12处公共文化设施;16个镇(街)文体服务中心(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其中15个特级站、1个一级站;全区建有27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室),均配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 数据显示,至2022年9月,番禺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1506.54平方米,超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的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星海系列文化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文化惠民活动恒常开展,“文化服务进基层”年均举办文化惠民活动约100场次,约有1.5万余人次参与受惠…… 未来,番禺区将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落实文化惠民,着力弘扬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粤剧粤曲、龙舟、醒狮、飘色等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打造和宣传大学书香、智造时尚、岭南民俗、红色文化、广东音乐、广州美食等“六大文化”品牌,让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邑持续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