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不知从何时起,在网络视频平台搜索“刑满释放”,便会看到许多自述刑满释放的博主,用短视频或者直播进行分享和创作。一个新流量赛道悄然出现,运营个人账号的刑满释放人员们共同踩出一条“浪子回头励志网红”的新赛道。 对于普通人来说,监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的人和事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监狱见闻,颇有些“揭秘”的味道,很容易博得关注和转发。正因为如此,某些刑满释放人员乐此不疲,自认为找到了“流量密码”,他们的成功也带动更多有相同经历的人参与其中。表面看起来,刑满释放人员从事网络直播不过是自食其力,这也不失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一个开始。不过,这些新晋网红呈现出的并非都是“励志”。 近日,某平台账号“天郎哥哥”晒出自己的《释放证明书》并写到“我不会接受别人对我的施舍……重获新生……希望大家关注我”,得到很多网友支持。但是,有网友发现并曝光其所犯罪行是强迫卖淫罪,该账号也很快搜索不到。无独有偶,另外一个主播“寻亲男孩今晚有没有哭”用偏贵的定价向女性粉丝卖卫生巾,却被网友发现并曝光其所犯罪行是强奸罪——他曾持刀强奸不到15岁的女性受害人。消息曝光后,群情激愤,众怒难消,网友纷纷表示“愤怒至极”“不可容忍”。 关于刑满释放人员是否可以当“励志网红”,网络上有两种不同声音:赞成者认为,应该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反对者认为,网络主播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坦白说,不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并不容易。但是,“重新做人”的前提是抛下过往、痛改前非。当刑满释放人员以“前非”来招徕关注的时候,他们是否有“痛改”的决心?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流量效应的吸引之下,某些没有案底的人也打着“刑满释放人员”的旗号博关注、骗流量。如果“刑满释放人员”成为“网红”的代名词,这会给网络风气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国家网信办2019年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炒作绯闻、丑闻、劣迹,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等不良信息和内容。2022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平台游戏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严禁违法失德人员利用直播发声出镜。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力度,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在此背景下,以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讲述监狱“秘闻”,甚至夹带“私货”,理应受到强力纠偏。对此,网络视频平台有必要加强主播资质审查和网络内容审核力度。只有扎紧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的篱笆,才能维护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刑满释放人员将直播视为“捷径”,一方面是因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出路难觅。因此,在加强网络平台审核力度的同时,有必要针对刑满释放人员展开具体帮扶,以便于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食其力。毕竟,对于刑满释放人员来说,只有彻底放下过去,才能真正面向未来。 (作者是知名时事评论员)
-
即时新闻
刑满释放人员若以“监狱秘闻”吸流必须纠偏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18日
版次:A09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