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日系汽车成投诉大户 过往逐利逻辑该变了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09日        版次:A14    栏目:财经辣评    作者:戚耀琪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据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统计,今年1月车质网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7573宗。受春节假期影响,投诉量同环比均有所下降,但部分车型的投诉量却出现逆势增长,榜单前十名中有一半车型的投诉量环比有所上涨。具体到榜单,日系品牌成为本月投诉的“重灾区”,共有15款车型进入榜单前30名,前10名有5款都是某一日系品牌的。

  日系车居然成了投诉的重点,这确实值得业界和用户深思。因为日系车过去都是以精益化生产、成本更低、故障更少、服务更好占领市场的。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也曾经多年占据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如今日系的问题,恰恰是在电动车不断上升、传统燃油车出现被替代、更新换代加快之下出现的。这意味着,曾经依赖的盈利模式,如今已经面临挑战。

  新能源车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这也是国内自主品牌取代日系车的机会。去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乘联会分析,供给改善叠加油价高位带来市场火爆,油价历史高位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持续较强。结果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0%,预计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以此为背景,在广深这些限行的经济大城市,新能源的渗透率其实更高,有分析指出已经达到了四成。与此对应的是,日系车在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领域的存在感却很微弱,甚至还处于起跑线上。这就和曾经满街都是日系燃油车的状况形成了很大对比。

  一方面,消费者对日系车投诉多了;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转移到纯电车领域。纯电车在经济性上完全压倒传统燃油车包括日系车,在故障率上天然也比复杂的燃油车要低。那么日系车的传统优势就要被重新认知。如今日系车也在推电动车,但是布局、速度、性价比、体验感,已经无法和自主品牌比拟。那么日系车能够被认可的,可能就只有可靠与服务了。

  时代在前进,技术在进步,车企发展却没有带来故障率的下降,这恰恰是顶层设计的问题带来的。在燃油车的世界里,消费者投诉的问题长期存在,离不开成本思维超越质量管控的重要因素。利润率的提升,可以通过更极致的降低成本来实现,那就会选择质量更低的材料,选择减配,降低耐用性,乃至提升维保价格和频率来实现。如果通过补镬、召回、公关,能抵消投诉冲击并保持利润与销量,那么车企还是会按此取舍逻辑走到黑。长期如此终究会侵蚀品牌,更可能在电动车的冲击下加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