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家长莫焦虑,一年级会开展入学适应教育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17日        版次:A12    栏目:关注幼小衔接5    作者:何宁

     一年级新生正在上适应课程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宁   图/学校提供

  

  不少幼升小的家长对孩子将进入一年级很焦虑,各种担忧袭来:孩子上课会不会不认真?老师讲的内容能不能记得住?忘记做作业怎么办?……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家长不用过于焦虑,要相信学校,孩子入学后学校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入学适应工作,确保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的学习状态。”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第二小学部(以下简称“省实荔湾二小”)副校长林琳说。

  

  一年级老师要有“儿童立场”

  

  《意见》里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确要求:“小学应树立衔接意识,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记者采访了解到,广州不少小学在开学前就会组织“小萌新”们提前到校,以有趣的活动消除孩子们开学前的紧张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学校也依照《意见》的要求,着手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以贴合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方式逐步开展课程。

  省实荔湾二小的校园环境中就处处体现着幼小衔接的理念,比如贴合孩子身高的“大象”洗手池,有着攀爬架、平衡桥、滑梯等运动游玩设施的“欢乐岛”。

  林琳表示,学校特别强调老师要有“儿童立场”,“认识和了解儿童是我们每年新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即将教一年级的老师,我们会组织老师去幼儿园参观,还会邀请幼儿教育的教研员和资深教师给老师们培训,帮助老师们了解儿童的入学的起点,尊重孩子原有的学习经验和特点。”

  

  课程学习遵循孩子学习特点

  

  如何帮助儿童顺利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林琳指出,课程学习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为核心的一环,是适应的关键。“我们把入学第一周设定为新生适应周,以幼儿园最常用的主题式学习组织课程,基于国家课程,融入入学环境熟悉、常规教育、习惯培养等进行内容整合与优化,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游戏化、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衔接。比如去年的新生入学,我们分为‘小学我来啦’‘我是小学生’‘可爱的校园’‘快乐的生活’‘友爱的集体’‘我是中国人’等六个模块,从社会适应、身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四个维度的目标出发,设计与组织课程,帮助儿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西关培正小学根据小孩子专注力特点,刚开学一周,每上课20分钟左右,就会安排课间操活动,让同学们做手指操,让大脑休息一会儿。省实荔湾二小培训老师的时候也强调:一年级以培养良好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为主,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学校会为一年级的同学们开设更多体育锻炼、培养劳动习惯与技能方面的课程。

  省实荔湾二小还会为新生推送微视频,由二年级的哥哥姐姐向弟弟妹妹演示如何整理书包、收拾抽屉、叠被子等在校生活技能。不少家长纷纷表示,以往以为幼小衔接只是学习上的准备,看了学校推送的视频后才发现入学准备应该是全方位的。

  

  温馨提醒

  幼小衔接家长也需要适应

  

  “家长首先要更新只关注学习的衔接观点,要关注孩子入学的全面适应,同时积极为孩子的入学适应搭好‘脚手架’。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小学入学一个月内,就能比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特别是在身心和生活方面表现较好。学习适应需要持续跟进;在社会适应方面,例如与同伴合作、交往的适应相对需要较长的时间及更多地引导。”林琳提醒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因为到了小学,交往的同学多了,生活和学习的场景也多了,小学还有各种规章制度及包括学业在内的评价,孩子在集体中需要应对的挑战会较多,社会适应容易遇到困难。”

  林琳建议幼升小的家长从现在开始多关注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要让孩子学会表达,例如遇到了困难和麻烦时该如何表达?向谁表达?还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学会关注身边的环境与人,不能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够快速融入集体,能有效促进其他方面的适应,更加顺利进入小学的正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