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举行开排仪式

上演跨越66年的爱情故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02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龚卫锋

     开排仪式现场演员演唱《广交天下》同名主题曲

     导演闫兵称将以人物故事展现广交会的发展、变迁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2月28日,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开排仪式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举行。该剧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珠江电影集团出品,珠影乐团、珠影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作为演出单位,预计于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开幕当天,登陆友谊剧院。该剧主线剧情围绕广交会中的个体命运展开,讲述了一段跨越66年的爱情故事。

  珠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垂林寄望《广交天下》项目团队精心排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打造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音乐剧,为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贡献珠影力量”。在开排仪式结束后,该剧导演闫兵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透露了作品在筹备阶段的创作亮点。

  

  背景:

  第133届广交会将于4月份举行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天,迄今为止已跨过66个春秋,成功举办了132届,是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音乐剧《广交天下》聚焦广交会,立足新时代,紧紧抓住小人物、大情怀,以剧中主要人物的人生轨迹为缩影,将人物命运与广交会的发展、变迁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中反映广交会的辉煌历程。

  该剧导演闫兵在开排仪式上解释剧名《广交天下》:“这个‘广’,既是广州的‘广’,更是广交朋友的‘广’。本剧把广交会作为故事‘主舞台’,以粤剧、粤菜、香云纱等多元岭南本土文化元素为底色,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要切口,采取多线叙事结构,表现广交天下、万商云集、以诚为本、以爱动天的豪情。”

  《广交天下》的核心故事线与爱情有关,描绘了广交会66年来的人事变迁:1957年,两个相隔万里的年轻人,在首届广交会上相知、相爱,一条香云纱丝巾连接起两人的情感,但阴错阳差,两人断了音信。66年来,他们默默坚守这份情缘。终于,2023年春交会举行,在孩子们的帮助下,两位相望一生的老人得以重逢。

  

  阵容:

  6位A组演员从5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广交天下》的主创阵容十分强大。珠影乐团团长、珠影广州歌剧院院长宋雪莱担任该剧制作人,知名编导闫兵担任编剧、总导演,知名作曲家杜鸣、青年作曲家杜泽宏负责作曲。为了更好地体现广府文化元素,知名编剧冯敏仪出任联合编剧。此外,业界“大咖”各司其职:刘文豪、刘曦远负责灯光设计,陈文龙负责舞美设计,韩剑飞负责服装造型设计,王观能负责视频设计。

  演员方面,《广交天下》招揽的是清一色科班出身的青年演员。A组演员分别是王博文、蔡璐、潘琪、潘旭、王尊强、叶锐。他们在开排仪式现场,带领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演唱了该剧同名主题曲《广交天下》。宋雪莱介绍:“由于要求严格,我们面试了50余位演员,直到近期才最终确定了主演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广交天下》也是珠影乐团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一次尝试。为了完成此次演出,制作团队从各个艺术类院系挑选了60余位学生参与表演。宋雪莱说:“他们将会收获一次难忘的经历,他们也将托起这部剧的底。”对于《广交天下》的排演,宋雪莱也寄予厚望:“18年前,我主演的第一部音乐剧就在友谊剧院首演,我希望18年后,能带领《广交天下》在这里再创辉煌。”

  

  【对话总导演闫兵】

  

  羊城晚报:您和这个项目是如何结缘的?

  闫兵:我和珠影乐团的宋雪莱团长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戏剧方面的尝试,宋团长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探索交响乐的融合之路。正好,他去年接到了制作《广交天下》的任务,就问我能不能做?我说能!因为,之前没人做过广交会题材的音乐剧,我们准备先试试看,然后再将其变成一部有价值的戏剧。

  羊城晚报:为什么想到要讲一个爱情故事?

  闫兵:主线剧情方面,我们是从广交会的真实故事以及其他的爱情故事上提炼出来的全新故事。虽然我们把时间跨度拉到66年这么长,但主人公的“情”一直没断。除了爱情故事,还有一些小人物的故事穿插其中,他们都是在真实的广交会里能找到原型的。我们想呈现陪伴广交会成长、成熟的那些人对广交会的坚守,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反映整个广交会的历史变迁。

  羊城晚报:这次音乐剧的呈现形式上,还会用珠影乐团最王牌的交响乐吗?

  闫兵:交响乐是珠影乐团最有个性的元素。我们的确会用交响乐为音乐剧伴奏,而且我们会在整编的交响乐团基础上,加上一个电声乐队。而且,舞台设计更有现代感,表现力更强。

  羊城晚报:选择演员方面,您是如何考虑的?

  闫兵:除了专业水准过硬这个基础标准,演员年轻很重要。年轻才会有一种没有约束的力量。今天的年轻人的表演,会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我们创作音乐剧就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去了解广交会的历史、了解这份坚守的感情。

  羊城晚报:在后续演出安排上有什么计划?

  闫兵:我们计划4月15日在友谊剧院首演。友谊剧院是为广交会而建的、用作国际文化交流的剧场,有历史渊源。之后,我们希望这部剧最终能形成常态化演出,并变成市场化的旅游演出,拥有最广泛的受众。我们最早的思路是用五号馆来做剧场,就是举办第一届广交会的场馆——中苏友好大厦。虽然现在整个场馆被食街包围了,但中苏友好大厦作为历史文物一直保留在那里。我们有过将这部剧放在这里首演的想法,希望以后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