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古典音乐大咖驻场,名著改编剧亮眼,本土原创剧多元

多类型剧目生机勃发 广州演出市场春风劲吹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24日        版次:A09    栏目:    作者:艾修煜

     《两京十五日》改编自马伯庸长篇小说 剧方供图

     《面具2.0》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 剧方供图

     上海四重奏成员 主办方供图

     《安娜·卡列尼娜》由俄罗斯原版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 剧方供图

     《胡桃夹子》改编自同名经典芭蕾舞剧 剧方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春暖花开,广州演出市场春风劲吹!

  3月上旬,来自35个国家/地区及全国各地的500多家演艺相关机构携近千台剧目在第13届广州演交会参加交易,初步统计成交额近5亿元,“新时代、新舞台、新作品、新推广”——2023演艺中国演出市场新产品重磅发布活动首次举办,大型原创音乐剧《三星堆》、中文原创音乐剧《雄狮少年》等21个项目蓄势待发。

  行业已吹起春天号角,具体到眼前,能看到什么剧,能听到什么音乐会?这是普通剧迷和乐迷最为关心的事。羊城晚报记者盘点发现,3月末至4月,广州城内的演出市场将迎来小高潮——不仅有享誉世界的古典音乐大咖驻场式普及室内乐,还有重量级大制作文学名著改编剧纷纷上演!

  

  星海音乐厅  上海四重奏驻场一周

  

  2023年,星海音乐厅将迎来落成25周年纪念日。作为25周年演出季重磅呈现,星海音乐厅将特邀享誉世界乐坛40年的室内乐组合——上海四重奏(Shanghai Quartet)在星海音乐厅展开为期一周的驻场计划,用四场演出以及精彩多元的活动回馈乐迷。据悉,这也是上海四重奏在国内的首次 “驻场” 演出,曲目量多且融合了系列活动,方便乐迷用一周的时间“入坑”室内乐。

  1983年,上海四重奏在上海音乐学院成立。在过去的40年里,上海四重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室内乐组合之一,目前由小提琴家李伟纲、于翔,中提琴家李宏刚,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萨瓦拉斯(Nicholas Tzavaras)组成。优雅的艺术风格、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令人难忘的情感深度,使这个四重奏组合能够天衣无缝般游走于西方音乐大师的杰作和传统中国民间音乐,甚至最前卫的当代音乐作品之间。

  本次驻场音乐会,观众将在四场不同主题的音乐会中,穿越室内乐的上下数百年,并与音乐家一起,将音乐魅力通过聆听、演奏、合作和探索等多重维度尽情释放。在上海四重奏的专业引领下,循序渐进探索音乐内涵,室内乐“小白”也能升级为 “专业观众”。

  4月4日,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将带领观众“致敬贝多芬”,D大调第三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二)、F小调第十一弦乐四重奏 “庄严”、A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等曲目将上演。

  4月5日,小提琴家于翔将带领观众重温“古典之巅”。“在这场音乐会里面,观众好似走进了博物馆,欣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虽然是三位风格完全迥异的大师,但其创作出的都是世界上顶级的华美乐章。”于翔表示。

  4月7日,中提琴家李宏刚将带领观众感受“浪漫回响”,他介绍道:“这场音乐会可听性很高。其中,格里格的G小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作品里音符特别多,也有很多高难技巧,当时格里格想模仿挪威的民族乐器Fiddle,运用了很多空弦,因此拉起来很来劲,听起来也很过瘾。”

  4月8日,小提琴家李伟纲将与观众一同“对话中西”。巴伯的弦乐四重奏、周龙改编的中国民歌7首(《蓝花花》《小河淌水》《茉莉花》等)、谭盾的风雅颂(2018年修订版)都将上演,还有2008年潘德列斯基为上海四重奏创作的《不曾写下的日记页》,这部作品已被演出了上百次,堪称上海四重奏的保留曲目。

  另外,因疫情而延期的2022广州爵士音乐节的特别制作——GSO爵士经典交响夜,将在2023年4月2日上演。广州交响乐团将携手著名指挥家黄屹和上海四重奏大提琴演奏家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带来古典与爵士混搭的特别制作,呈现古典钢琴大师 “老顽童” 古尔达的爵士乐作品和美国音乐大师伯恩斯坦超经典的《西区故事》(选段)等跨界佳作。

  

  广州大剧院  文学改编剧唱主角

  

  文学名著、热门小说向来是戏剧改编创作的绝佳材料。即将登陆广州大剧院与观众见面的两部重磅剧作均脱胎于文学作品。

  3月31日至4月2日,2023女性艺术节的压轴巨献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将与羊城观众见面。1877年,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首版发行,列夫·托尔斯泰在书中塑造了美丽聪明、敏感多思、端庄高雅的安娜一角。100多年来,安娜形象一直打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各国文艺创作者纷纷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屏,彰显着安娜形象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2016年,莫斯科轻歌剧院创作了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一方面在故事脉络上最大程度忠实于原著,另一方面基于音乐剧的特性和艺术表现力,较原著做了相当幅度的删繁就简和改编,保留了原著中的代表性情节,通过电影场景式展开,将故事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首部从俄罗斯原版引进的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获得了原版制作人独家授权,俄罗斯原版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确保风格的统一和表达的精准。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刘文飞担任该剧的文学顾问和中文译配,他表示,该剧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著的诗意,同时很好地发掘和放大了俄罗斯音乐元素。

  为了满足作品高标准的演唱要求,中文版音乐剧特邀洪之光、贾凡这样具有专业歌剧教育背景的演员出演,以及具有丰富音乐剧舞台经验的徐丽东、张会芳担纲大女主,来自中央歌剧院、上海歌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天津歌舞剧院的专业演员、芭蕾舞者和花样轮滑冠军加盟。

  4月14日至15日,由作家马伯庸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将为羊城观众带来一场快意恩仇的华丽冒险。

  《两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实历史,马伯庸将其扩充为一部近70万字的恢宏小说。70万字的著作改编成舞台剧会有怎样的呈现?该剧给出的答案是:由226个角色和400余件服装道具打造的高能三小时。

  尽管时间较长,但紧张刺激的剧情足够引人入胜:大明太子朱瞻基遵照父令去南京考察迁都之事,刚到南京城,他乘坐的宝船就发生了爆炸,死里逃生的太子要在十五日内从南京回到北京,与他同行的小捕快、女医官和芝麻官于谦牵涉其中……

  精致的木质宝船、古香古色的香炉、身临其境的水牢,甚至是写实的“蛐蛐儿”道具,这些书中令人记忆深刻的事与物,都被道具和服装师巧妙地还原至舞台上。光影与多媒体的配合,将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沉浸式场景和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同时,剧中还充斥着大量武打戏份,刀光剑影的设计也让演出氛围更加激烈刺激。

  

  链接

  本土原创剧密集上新

  

  不仅重磅剧目和大咖演出引人期待,广州城内近期也密集上演了一批本土原创的中小体量剧目。其题材丰富且多样,并且贴近生活、服务性强,展现了春暖时节广州演艺市场的生机。

  

  《胡桃夹子》:亲子剧场大有可为

  

  3月17日,由星海音乐厅出品的《音乐舞蹈亲子剧场·胡桃夹子》在全新升级后,再次面众。

  该剧以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为灵感改编,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碰撞,结合现场乐队演奏、多媒体动画、互动等多层次、深维度的感官体验,给儿童和家长寓教于乐、好看好玩的艺术体验。剧中隐藏着许多 “音乐关卡”,特列帕克舞曲《冰激凌镇》、中国舞曲《糖葫芦城》、阿拉伯舞曲《饼干沙漠》等8首曲目各具特色,让观众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沉浸于梦幻糖果世界的大冒险之旅中。

  

  《局中有局》:倡导全民反诈

  

  3月15日,反诈题材话剧《局中有局》在广东艺术剧院正式首演。

  该剧巧妙地将人们生活中最常遭遇、不易识破的各类诈骗花样,自然融入剧情发展中,并借由“局中局”的反转设定和主要人物的历练成长,将骗子们的“套路”进行一一拆解,并贡献给观众N种“反套路”的反诈妙招。该剧一反常规的反诈知识宣传,而是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表演形式,借助多媒体舞台技术和时下的热点元素,将反诈宣传和文艺演出融合,带来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

  

  《面具2.0》: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

  

  3月17日,面具肢体剧场《面影2.0》在广州大剧院首演。该作品融入了戏剧、音乐、舞蹈、当代舞技术等多元艺术门类与方式,且创作全程均采风取材于广州本土。该剧的创作初衷是希望能够成为一面镜子,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让走入剧场的观众重新思考衰老的意义,带观众感受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回馈以更多的理解与陪伴。

  

  《大海的回声》:传承冼星海奋斗精神

  

  3月23日,由广州南沙策划创作的原创诗歌剧《大海的回声》在中山纪念堂演出。该剧包括序幕《祖国召唤》、第一幕《火炬游行》、第二幕《奔赴延安》、第三幕《黄河吼声》、第四幕《延河岸边》和尾声《大海回声》,讲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奔赴延安创作《黄河大合唱》,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历程,让观众们进一步加深对星海文化的了解,领悟冼星海爱国、奉献、进取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