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周末特约主笔、知乎专栏作家 张鹏 在当前充满紧张与不确定性的国际氛围中,国际政要近期密集访华。其中备受关注之一,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从3月27日至4月1日,李显龙六天到访广东广州、海南博鳌和北京三地。 外界对李显龙此行的期待不仅是有关亚洲事务的表态,在全球地缘冲突风险加剧的当下,有关安全话题更受关注。 精髓 “各国利益分歧不可避免,但不能影响务实合作。”3月3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李显龙的这句话诠释了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精髓。 作为一个仅733.1平方千米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却独具优势——身处马六甲海峡,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这使得新加坡的战略和经济地位都极其重要,外交策略也成为新加坡生死存亡的大事。 李光耀领导新加坡期间,形成了基于生存主义、现实主义的三大外交策略:权力、中立、均势。权力,即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现实主义原则;中立,指的是不介入大国之间的对抗;均势,是通过积极的外交政策,确保东亚、东南亚地区形成力量均势,避免任何势力独大。 李显龙充分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外交智慧,把“小国大外交”政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军事方面,继续引入万里之外的美国军事力量,防范亚洲出现能够威胁新加坡生存的军事大国,其安全追求,是维持美国、中国、日本三个亚太军事强国之间的平衡。 在经济方面,则打活了“经济牌”。新加坡在东盟中的作用非常积极,促进东盟作为整体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体系。依托东盟,弥补了新加坡体量过小的劣势。比如,2010年我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东盟逐步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已达6.52万亿元。 分歧 但正如李显龙所说,“利益分歧不可避免”。 随着国际区域安全风险增加,尤其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美国持续加大对所谓“印太战略”投入,东南亚地区有了更多不确定性。此外,近年来,美国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试图撕毁美国自己主导制定的全球市场规则,在全球制造了大国对抗的紧张氛围。 这都让试图走平衡政策的新加坡颇费心力。 此次访华行前,李显龙就表达了对中新关系、中美关系的极大关注,他表示,“世界经受不起中美冲突”,希望中美两国可以稳定关系并逐渐建立信任,携手向前。“这需要时间,也并不容易,而且双方都有政治压力。”李显龙说。 在博鳌论坛上,李显龙也谈及中美关系:希望中美两国能够稳定双边关系发展,并且建立足够的互信,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让彼此能够在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携手合作。 考验 新加坡近年来也一直努力与中国等加强在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的合作,这是现实主义平衡政策的延续,也是新加坡的利益所在。 2013年起,新加坡连续9年是我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2年,新加坡首次超越日本,成为我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近几年,中新经济合作更加紧密。比如,我们熟知的苏州工业园,中新合作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还有天津的中新生态城、中新重庆产业园区以及广州的中新知识城等。这些产业园弥补了新加坡土地不足、市场不足的短板,是中新双边关系的坚强纽带。 同时,如果美国对中国的科技、经济、人才等“卡脖子”行为继续变本加厉,新加坡的作用就更为突出。新加坡是世界上著名的资金聚集地,第三大外汇交易中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还是世界主要的炼油中心以及石油交易市场之一,其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也排名世界前列,有可能成为中国获取资本、石油、技术、人才等,保障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外部力量。 此外,文化血脉的沟通也十分重要。新加坡超过74%的居民是华人,祖籍大多为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其中广东的广府、潮州、客家人约占50%,特别是李光耀、李显龙父子,两代领导人祖籍在广东梅州大埔县。 不过,“经济牌”“文化牌”的打法,也还是要兼顾“安全牌”的,在亚太格局甚至国际格局日益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出更明智的行动,就很考验李显龙的外交智慧了。 李显龙很喜欢数学,青年时期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数学。李显龙表示,治理国家并非解数学题,不能说“完成,证明,证毕(数学术语),放到一边,下一个问题。”没有永久的解决方案,“永远不可能说大功告成”。
-
即时新闻
李显龙的数学题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4月01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