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法国国王写给康熙皇帝的信”引来

黑漆描金外销珍品讲述中法文化交流往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4月08日        版次:A11    栏目:艺文聚焦    作者:朱绍杰

     展览现场

     路易十四致康熙皇帝信函

     十八世纪教子图玻璃画(配黑漆描金松鼠葡萄纹外框)

     十九世纪黑漆描金“海山仙馆”图景八扇屏风

     十八世纪黑漆描金“丘园”景观图大茶叶箱

     十九世纪黑漆描金庭院人物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日前,大湾区首个沉浸式数字工艺文化展《K11工艺卧游》在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以当代数字影像、沉浸式交互体验、藏品陈列相结合,讲述清代中国“黑漆描金”工艺品中的中法文化交流故事。在今天的学者看来,三百多年前的那股文化交流热潮,是中国和欧洲之间重要的共同文化遗产,至今仍有独特的意义和启迪。

  

  康熙与路易十四的往事

  

  “最亲爱的朋友……获知在陛下身边有许多饱学之士倾力研究欧洲科学,我们在多年前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六位数学家,为陛下带去巴黎城内著名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展览展出现存于法国外交部档案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写给清朝康熙皇帝的信(复制品),见证三百多年前中法两国交流的史实。

  17世纪,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已被航海家打通。1678年,一封来自中华帝国的书信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这封信是当时正为康熙皇帝效力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写给欧洲耶稣会士们的,他在信中说,中国皇帝强烈希望了解世界,尤其喜欢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因此他呼吁欧洲各国能派遣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中国皇帝的信息得到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积极响应。168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多位科学家、传教士海陆并进,远赴中国。两年后,自海路而来的法国人抵达北京,成为康熙与路易十四之间的对话桥梁。而由于陆路不通的缘故,路易十四的手信最终没能递到康熙皇帝手上。

  17至18世纪的法兰西大地,“中国热”方兴未艾。路易十四热衷于收藏中国瓷器,更钦点家具匠人,用中国风的家具装点了宫殿,在其财产目录里,时常出现“中国式”或“中国品”等标注;在凡尔赛宫举行的舞会上,路易十四甚至将自己打扮得像一个中国人;参照中国建筑风格,路易十四建造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由五座单层亭子式的建筑组成,外墙和屋顶都仿照中国青花瓷,砌以蓝白两色瓷片,因而获名“瓷宫”……

  

  中西文化交融的印记

  

  展览现场的屏幕上,三百年前千帆竞发的盛况,通过科技赋能生动重现观众眼前:一艘艘满载着中国工艺精品的金色帆船,穿过汹涌的波涛前往欧洲,完成东西方文明从官方到民间的交流使命。在这些商船中,包括来自广东的黑漆描金工艺珍品,由此进入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生活当中。

  策展人介绍,随着“中国热”持续在欧洲发酵,路易十四时期的洛可可风格,也被黑漆描金工艺所吸收、影响并持续至今。黑漆描金“丘园”景观图大茶叶箱、象棋游戏盘、庭院人物扇、单柱三龙足圆桌……跨越数百年的工艺精品里,浸润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其中一幅八扇屏风,描绘了当时广州最负盛名、被誉为“岭南园林之冠”的海山仙馆,重现荔枝湾文人雅集吟咏的游园盛景。海山仙馆是广州行商潘仕成在荔枝湾的私人园林,也是重要的外交场所,潘家行商曾先后在海山仙馆接待美国和法国的来华使节。到访的外国使团成员留下的图像和文字记录,使它成为东方文明、岭南文化的重要地标。

  巨大的市场需求、繁荣的交流往来,在外销工艺品身上留下中西文化艺术交融的印记。玻璃画是广州外销工艺品的重要产品。由西方传入,表现中国题材。展览展出一幅教子图玻璃画,该作以中国传统的教子图为主题,同时融入了西方写实画法,还配有黑漆描金松鼠葡萄纹外框,而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寓有“多子多福”的吉祥祈愿。

  

  “形而上”的深刻影响

  

  “中国风”的影响远不止于法国。展览现场展出一件茶叶箱工艺品,描述英国园林建筑家威廉·钱伯斯设计的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景观。1743年到1749年间,钱伯斯两次来到中国,参观了许多寺庙、园林建筑,留下深刻印象,并绘制大量的笔记、图画。1757年,钱伯斯在丘园内设计、建造了近五十米高、十层八角的中国宝塔,以龙的图案装饰塔顶,极具中国特色。

  启于艺术,远不仅于器物。18世纪中国的物质生产、社会管理、思想文化一度成为欧洲的榜样。作为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在著作《哲学辞典》《风俗论》中论述并赞扬中国文化,甚至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孔庙”,取笔名“孔庙大主持”;包括法国的狄德罗、德国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在内的启蒙思想家,均对中国持赞同态度,足见中国思想文化对欧洲的深刻影响。

  在“中国热”盛行的同一时期,东方也兴起“西学东渐”。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进入清宫,为康熙教授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人体科学等科目;白晋更是随侍宫中,讲授欧几里得几何,参与绘制《皇舆全览图》;这些传教士还为康熙编纂解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著作,助力康熙提升其科学与文化素养。

  “这段历史在整个人类文明交往史中都是很珍贵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认为,1500年至1800年这三百年的文化交流,是中国和欧洲之间最重要的共同文化遗产。“文明互鉴应是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处之道,这是中华文明为当今世界所提供的最佳方案。”张西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