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云书院门外的墙基为旧址 |
登云书院远景 |
文/肖曙光 图/仙坑村提供 三月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从广州到河源的东源县城,又从东源县城到康禾镇,再从康禾镇到仙坑村,一路车马劳顿,只为看一眼“云上的书院”。 我游览过“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观赏过洛阳人李渤、李涉隐居读书的白鹿洞书院,拜访过被尊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没想到在这寂寥的地方居然也有一座书院,而且是河源地区最知名的书院之一,我自然要一睹真容。 绵绵春雨如蛛网,细细密密、层层叠叠,我知道书院就在那道山梁上,但被云雾笼罩着,若隐若现,犹如海市蜃楼一般。这书院竟是如此神秘,在这群山环抱之地,一待就是两百四十多年,也成为这个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仙坑村的一分子。 走近了,山坡上“登云书院”四个红色大字便映入眼帘。我想起古书里记载的当年盛况:莘莘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或粗布短衫,或绸缎裹身;或走路,或骑马,风尘仆仆奔向书院。研墨铺纸,吟诗作画;摇头晃脑,吟诵诗书。一时间,烛光荧荧,人影憧憧,翰墨飘香,琅琅的读书声在群山中回荡。这座书院曾让一批批苦读圣贤书的学子们踏上了光耀门楣的仕途。 顺着山道,拾级而上,虽然路湿地滑,但挡不住我的敬仰之情。上得山来,却只见到两幢白墙灰瓦的仿古建筑耸立在山上。门前台阶外是一圈残缺不全的墙基,青苔斑斑,颜色暗灰,犹在述说着当年的辉煌历史。这里是书院旧址,那两幢仿古建筑则是村里人在旧址的后方复建的新的登云书院,模样虽不古朴,倒也精致;虽不典雅,却也庄重。这让我怅然若失的心有了些许安慰。 推开院门,赫然是“农家书屋”四个大字。一旁书架上摆满了各类科技兴农的图书。一位中年模样的人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一本种茶的书,在本子上写着读书笔记。我绕过去,轻声问:“您种茶?”他抬起头,憨然笑道:“种,十几亩呢。” 这里的康禾茶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曾是朝廷贡品,有“四朝贡品千年古茶”的美誉。仙坑村依靠发展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一批村民已成为种茶能手。 又有几个村民走进书院,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认真读了起来。他们轻声朗读,恍若当年学子们的琅琅读书声穿越时空而来。猛然间,我醒悟到,“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正在这里代代延续。只不过,今天他们读的是乡村振兴的致富书。 推窗而望,蒙蒙细雨中,绵延的群山中,茶田碧绿,茶叶青青。身披雨衣的采茶人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着春茶。我不由赞叹:“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采茶图啊!” 《大美中国》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以纪实性的图片为主,紧扣“大美中国”主题,内容不限,可人可景可物。投稿请发至邮箱:ywdmzg@163.com,并请以“大美中国”为邮件标题,同时提供详细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