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互联网上的歪理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5月07日        版次:A06    栏目:拒绝流行    作者:曹林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某中学高考誓师大会,一个高三女孩的激情演讲,获得在场学生阵阵掌声,没想到此视频上传网络后,却遭遇一些网民的非议,被贴上“面部狰狞”的标签,持续遭遇网暴。——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天,在此起彼伏的热点中渐被遗忘。对公众来说,这只是一个“谈资”,而对那个被网暴的高三女孩来说,却可能是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网暴有一套听起来似乎很堂皇的“理论”,很有迷惑性和煽动性,显得理直气壮。比如网暴者常说的一句话:怎么那么玻璃心,要不别上网,上网就得接受大家的窥视和评判。上网就得接受窥视,就得有耐受恶意攻击的强大内心,这应该算是互联网最大的歪理。

  我首先看到的是一种互联网凝视的可怕霸权。上网就得接受窥视,另一层逻辑是,一切都要能经得起网络的凝视,都要有拿到网上供人围观评判的准备。每一件事都有具体发生的场景,言说适配的环境:高三女孩的激情演讲,是讲给同辈听的,能获得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染红发的女孩晒与病房爷爷的合照,是发给有爱之人看的,能得到朋友们的热情鼓励。学生与老师的一段课堂辩论,依赖于师生的信赖,能收到非常好的互动效果。朋友茶叙时一段闲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而互联网是一个侵入者,一种“强制脱域”的存在,它以自身强大的脱域力量对场景进行抽离与置换,将每个人、每句话、每个表情、每对关系、每种场景都置于互联网场景中,接受无数人挑剔的凝视。这种脱域的审视中,励志和奋斗的表情就被读成了“面目狰狞”,誓师场域中的“获得阵阵掌声”,也演变成“网上面目狰狞的网暴”。

  霸道就在这里,那种不由分说的脱域窥视,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带着“赤身裸体被围观”的恐惧:万一上网怎么办?

  一切都置于互联网的脱域窥视下,堂皇地剥夺着人们特定领域中的隐私,也剥夺了隐私所支撑的主体性和个性,逼着人们时刻都保持着“适合互联网凝视”的紧张和扭曲状态。不能让互联网占据“脱域凝视”的霸权,一个人有让自己的言行在不脱离特定场景的情况下被阐释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