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学道路上的“贵人”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5月11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戎章榕

  □戎章榕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第一个引路人很重要,不只是指点迷津,还能验证其成为作家的可能性,他常常决定一个文学爱好者的一生。铁凝、徐光耀与萧殷,他们之间是师承的关系,更传承着一种优良传统。

  铁凝是著名作家,只有高中学历的她,能够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天赋和勤奋外,离不开贵人的提携。在她文学路上的第一位贵人是著名作家徐光耀。若干年后,铁凝坦陈:“徐光耀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铁凝从小喜欢文学,16岁升入高一,写了一篇7000字的作文,她父亲看后相当激动,便带她拜访了好友徐光耀。

  当徐光耀看完那洋洋洒洒的作文后,惊讶:“没想到一个中学生还有那么两下子!”然后就对铁凝说:“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不用修改,直接寄出去吧!”这篇作文,就是后来被认为是铁凝的处女作小说——《会飞的镰刀》。

  手执镰刀是铁凝,让它飞起来却是徐光耀。

  徐光耀是小说《小兵张嘎》的作者,他也曾经得到贵人的奖掖。

  2023年2月,我去广东参加一个客家文化论坛,会址设在河源市图书馆内。会议期间,我在图书馆内转悠,与该馆的邓副馆长不期而遇,她带我参观萧殷文学馆。

  萧殷(1915-1983年),原名郑文生,河源龙川县佗城人。在馆内,我看到了徐光耀亲笔题签赠予的图书(既有他的,也有萧殷赠予他的),还有他以94岁高龄并自谦弟子的手书:“永怀恩师”。原来徐光耀的第一篇小说《周玉章》是在萧殷担任编辑的《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

  1946年秋天,张家口战役打响,华北联合大学撤到农村,恰巧与徐光耀所在的部队为邻。一心迷恋创作的徐光耀,虽然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战地通讯、故事等,但离真正的文学尚远。经过争取,1947年1月徐光耀成为华北联大文学系的插班生。在学期间,徐光耀第一次尝试写小说。时任《冀中导报》副刊主编的萧殷收到这篇小说习作,读后决定编发,并加按语:“我们怀着一种极愉快的心情,读完了越风同志的《周玉章》。自然,这还称不起成功的作品。但在副刊上,却是一篇较能使人满意的文章。因为它不是现象的罗列,不是机械地向杂乱的现实‘照相’,也不是脱胎于‘抽象概念’,而是从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的形象和性格。”

  机缘巧合,仅一个多月后,萧殷被调到华北联大文艺学院任教,讲授的是“创作方法论”,而徐光耀又幸运地被选为“创作方法论”的课代表。一来二往,师生之间,耳提面命,情同手足。还时常受邀登门,相向而坐,促膝交谈,如沐春风。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至乐也。”毕业前夕,萧殷告诉徐光耀,你有可能要立功。徐光耀追问缘由,萧殷笑而不答。由于小说《周玉章》写得好,校部批准他获得一大功,又因为学习优秀再获得一小功。这在华北联大文学系是独一无二的。

  此后,由于工作关系,师生二人天南地北,再无见面,但萧殷言传身教、为人为师、甘为人梯的风范一直影响着徐光耀,并得以传承。徐光耀在河北文联和河北作协任职时,经他提携、推荐或点拨的河北籍的文学青年不计其数。

  “后来人众开新路,都道萧殷是我师。”诗人韦丘这样评价,著名作家王蒙尊称萧殷为“第一恩师”。这是师承关系,更是文学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优良传统。

  萧殷曾以“鲁德”为笔名,徐光耀以“越风”为笔名(鲁迅是越人),他们都以鲁迅先生为榜样进行创作,也像鲁迅先生一样的满腔热忱帮扶青年作者。好的传统,总是可溯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