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展馆讲解员姚亮:

在博物馆里转型“全媒体”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5月20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文艺

     姚亮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子桐

  

  属于我的高光时刻

  

  我叫姚亮,今年24岁。我从小在广东东莞生活,现在是广州博物馆的讲解员。

  最开始接触讲解是高中毕业后,在鸦片战争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有一次,刚好碰到高中的校领导和老师集体到博物馆参观。他们突然发现了我,于是让我负责讲解。平时都是老师教我知识,这次却变成了我“教”老师知识,那是属于我的高光时刻。

  大学我念的是编导专业,毕业后刚好看到广州博物馆在招聘,就报了名。能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也算是如愿以偿。

  成为一名职业讲解员后,我发现当年我穿着志愿者服、还是个学生时,观众对我的包容度会更高一些。可能他们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孩,就算偶尔讲错也没关系。但当我真正走上这个岗位,不论你是入职一年,还是入职了五年、十年,观众都会一视同仁在要求你,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一名专业讲解员,就该对展厅里的每一件文物都非常了解。

  入职后不久,我就第一次被观众的提问难倒了。那是在介绍一件珐琅金鼎时,一位观众好奇地问我,金鼎上的翡翠是什么材质。我含糊地回答,那就是翡翠。他接着又追问具体是哪种翡翠,我一时语塞,心想,翡翠还有很多种吗?后来我才知道,按材质和颜色分类,翡翠种类确实很多,而提问的观众正是一位职业珠宝设计师。

  讲解前我认为自己对展厅的文物已经足够了解,但事实上那只是冰山一角。这次经历提醒我,要养成看书的好习惯,不断丰富讲解内容,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各个方面知识都有所储备的“杂家”。

  

  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

  

  其实,讲解只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我们还要负责幕后的专项活动策划,写稿、拍摄、剪辑等都是必备技能,幕前幕后同时抓是宣教工作的特点。

  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广州博物馆迎来巨大客流量。我们部门策划了一场直播活动——“午夜入潜广博”,我是其中一位出镜主播。这场直播从晚上十点半一直持续到凌晨。当晚,我们在仲元楼为观众介绍广州十三行时期的商贸文化及代表性文物,为了吸引观众,我特意穿了一套清朝官员的仿制服装。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线上直播讲解。

  现场讲解,我能时刻关注到每个观众的反应,如果发现观众对某件文物感兴趣,我自然会多讲一些。线上直播面对的是镜头,和观众互动比较弱,出镜主播的节奏把握变得异常重要。

  而讲解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每次冷静下来,都会发现还有些内容可以讲得更好。可能是某个地方不小心讲错了,又或者说相应知识没有及时扩展。这也鞭策着我必须要一遍比一遍好,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