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葳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图/羊城晚报记者 钟振彬 必须两人刷脸才能进库房 我叫叶葳,在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藏品管理部工作,是一名文物保管员,负责铜器与钱币的保管,在目前这个岗位已经干了12年。毕业时我进入广东省博物馆工作,到现在已有26年。 在我眼里,文物是历史书,是未破解的谜,是我们与古人隔空对话的媒介。作为文物保管员,我的工作主要分三大块,包括:文物征集、日常的文物保管、文物研究与展示。 工作中印象深刻的就是能够零距离接触珍贵文物的体验。 记得刚进入本组,需要经过清点交接手续才能正式接手库房工作。看到、触摸到那些气度雄奇的商周青铜器、精巧的铜香炉、面目安详的铜鎏金佛像时,我觉得非常兴奋,也很小心翼翼,怕不小心弄伤了它们。在《古蜀宝藏》展点交文物时,包括三星堆珍贵文物在内的珍贵国宝就近在我眼前时更是如此。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观赏到文物的每个角落,总让我十分激动,对古人创造出的辉煌青铜文化折服不已,产生了在不同时空与古人对话般的奇妙感觉。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文物保管员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是一份平凡甚至琐碎的工作,但责任和意义重大。能够守护文物安全,能够让这些文物发挥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的荣幸。特别是这些文物在展厅展出,像是被小心呵护的“孩子”得到大家喜爱,我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我们文物保管员的首要责任就是保护好文物安全,责任大于天。但任何物质都有产生、存在到消亡的过程。文物自然不能脱离这个规律,我的工作就是最大限度延缓这个过程。工作中,不能产生人为的失误,对文物造成损害,缩短其寿命。 目前,我与焦大明主任两人搭档,负责铜器库、钱币库的文物保管。其中,铜器库的文物有2000多件套,钱币库的文物有7000多件套。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根据工作规定,我们必须要两人刷脸通过验证,才能进入文物库房。 见证博物馆“冷”到“热” 作为资深文博人,对近年来博物馆的由“冷”到“热”,我感受特别深。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博物馆的观众逐年增多。2008年公立博物馆免费参观政策点燃了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这个政策实施后,观众逐年增多,很多博物馆由原来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的熙熙攘攘。 慢慢地,人们对博物馆的收费展也能接受了,文化消费的习惯建立起来。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了观众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观众对博物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从服务水平到展览内容,展览留言簿上,观众提出的中肯意见越来越多,这说明观众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在不断提高。 博物馆的工作自然也是越来越忙。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我们馆的临时展览数量不断增多。这种由“冷”到“热”,反映到我的工作上,就是文物展出的次数明显增多。以铜器和钱币为例,以前临时展览很少时,它们极少露面,随着临时展览增多,它们参展机会越来越多。随着有些原创展览多次在国内和境外巡展,我们的文物甚至需要多次“出差”,与更多观众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