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双聘教授、 脊柱侧弯中心首席专家 杨军林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周晋安 “国际通用标准建议40°以上的脊柱侧弯患者用手术治疗。但如今在科学专业的医疗帮助下,脊柱侧弯在40°-60°的患者实际上也可以免于手术,进行形体锻炼治疗就能恢复。”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侧弯中心成立三周年暨新苗公益十三周年患友会活动上获悉,面对40°以上的大角度脊柱侧弯,专家们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患者避免高风险、高费用的开刀手术,并已在临床上开展了规模应用,证实保守治疗对疾病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专家辟谣高发病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双聘教授、脊柱侧弯中心首席专家杨军林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报道称脊柱侧弯有20%的发病率,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高,全世界发病率在1%-3%。脊柱侧弯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退变型等,其中以特发性脊柱侧弯最为常见,占70%-80%,多发于青少年。 据了解,脊柱侧弯是指背部的脊柱向一侧或双侧偏移躯干的中轴线,形成“S”形弯曲。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规定:如果站立位脊柱正位X光片上的弯曲角度(Cobb角)大于10°时称为脊柱侧弯。当脊柱侧弯逐渐加重,不仅影响外观畸形,严重者可影响到心、肺功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 脊柱侧弯超过40°未必一定要开刀 杨军林教授指出:“近些年来,对脊柱侧弯的普查力度在增大,这对早期确诊有积极意义,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终止这个疾病进展,想要终止就要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记者了解,通过长期的科研沉淀与临床实践,杨军林教授团队已建立了涵盖早期筛查、预防科普、保守治疗、牵引和手术治疗以及诊后治疗跟踪在内的脊柱侧弯筛诊治综合防控体系。“采用精准分层治疗原则,特别是脊柱侧弯超过40°的可不开刀成为这一防控体系的突破点。” 记者现场了解到,这一分层治疗方法,以不同范围的侧弯度数作为划分标准: 侧弯小于10°:体态调整+定期监测。需要提醒的是,10°以下往往可能是姿势不良导致的,不能与脊柱侧弯这一疾病混为一谈。但同时仍需要警惕,不排除此时可能处于脊柱侧弯的发病前期,需多注意观察。 侧弯10°-60°:可选择结合矫形支具、医学形体、强化康复在内的综合性保守治疗。 侧弯60°-80°:手术治疗,最大腰椎功能保留技术。 侧弯大于等于80°:微创安全截骨矫形治疗,严重侧弯伴心肺功能异常,需进行术前牵引,或分期多次手术治疗。 “我们这一体系的目标就是要尽量提早干预,实现筛查、诊断、治疗的一体化,在闭环管理中进行形体锻炼、支具治疗等保守治疗,及早介入干预,减少疾病进展或后续手术的可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斌强调。 过度担心和不予重视都不可取 “发现确诊脊柱侧弯,早期干预也是完全可以控制和矫正的。不用过于担心。”杨军林教授表示,除了过度担心,还有一种心态也不可取,即对脊柱侧弯不予重视。 由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不痛不痒,很容易被忽视,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但是这些患者,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表现有以下身体特征须引起家长重视: 两个肩膀不等高,两个肩胛骨不等高,两边腰部轮廓不对称,骨盆突起,双侧胸部不对称等,往往提示孩子可能患有脊柱侧弯。杨军林教授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或拍一张站立位X光片,进行确诊或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