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达成和解 |
|
|
鉴定对象:《造梦之家》 上映时间:5月25日 文/李丽 对于普通导演来说,在一部电影里讲一个以上的故事是大忌。很简单,想说的东西太多,就容易顾此失彼。但这个规则不适用于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大导演。事实上,在《造梦之家》里,斯皮尔伯格就同时讲了两个分量等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电影。萨姆儿童时代被父母带进影院,从此种下了对电影的迷恋。从最开始观察玩具车相撞的场面,到带着小伙伴模拟西部牛仔的故事,到最后正式在好莱坞片场求职,《造梦之家》拍出了一个男孩成为导演的成长之路。电影是造梦工厂,这就是中文片名中“造梦”的由来。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片名中的“家”。萨姆生长在一个有着科学家父亲和艺术家母亲的家庭,两人的卓越让这个家庭拥有了更多的快乐,也经历了更多的动荡。因为父亲的事业不断发展,他们频频搬家,这个过程中为家庭牺牲艺术天赋多年的母亲米兹却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精神痛苦。终于,母亲决定离开家庭。 两个故事的母题,其实都是梦想。男孩带着梦想长大,女人则在岁月中把梦想弄丢。这几乎完全来源于斯皮尔伯格本人的成长经历——父母分居,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出轨的真相;不停搬家,在这个过程中逃避于光影世界的幼小心灵。斯皮尔伯格用一个小小的桥段,让电影的故事和家的故事有了一次交汇——萨姆在剪辑某次野营的家庭影片时,无意中发现了母亲和父亲的好友兼下属本尼叔叔的秘密恋情。这段揭示家庭真相的关键胶片,加上转学后遭遇的歧视和霸凌,让萨姆本就动荡的青春期变得更加艰难。 电影没能彻底拯救爱电影的萨姆。《造梦之家》用一个小细节来展现这一点:长大之后的萨姆,突然有一天惊恐症发作,而这正是来自米兹的遗传。惊恐症寓意着真实的世界,而在真实世界里萨姆从来都不是掌控摄像机的那个人。就像米兹,与其说她最终选择了各方面都不如丈夫的本尼,不如说她只是被无处安放的内心推动着从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中逃离。但逃离并不是梦想本身,甚至不是梦想的替代品。 片中有一个草草出场又离场的人物,那就是在米兹的母亲去世后前来拜访的米兹的舅舅。面对天分出色的萨姆,他甩下了“艺术会给你桂冠,但也会撕碎你的心,让你孤独终生”的诅咒。这个角色看起来有点莫名又矫情,但我相信这就是拍了一辈子戏的斯皮尔伯格的内心写照。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造梦之家》更像是一个关于如何与无法改写的过去和解的故事。“你原谅我吗?”米兹问儿子,“那天我第一次打你,甚至在你背上留下了一个掌印。”萨姆说:“我原谅你。”他们当然都知道,说的并不是米兹那一次的失手。而镜头外,76岁的斯皮尔伯格也最终原谅了很多很多年前,那个离他而去的母亲以及没能留住母亲的无力的父亲。 所以,主线故事虽是两个,但《造梦之家》讲到的主题却有很多。爱情、亲情、梦想、成长、救赎……看一部艺术作品,我们总能从中看到自己最想看到的那一面。那么在《造梦之家》里,你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