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成亮和团队早上6点出发,一直开车到次日凌晨1点,才赶上展演时间,这是一次改变公司命运的追逐——

一艘无人船艇的生死时速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6月14日        版次:A11    栏目:高质量发展 一个都不能少 “我是钟小威”    作者:杭莹、孙晶

     云洲智能无人艇——“守护者”号 受访者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杭莹 孙晶

  

  驱车驶入珠海市香洲区,一座船型建筑映入眼帘——香山海洋科技港,这里便是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洲智能”)的大本营了。作为目前中国无人船艇的头部企业,云洲智能在地理位置上就依水而傍、与水相融。

  云洲智能的产品展厅排列着诸多数据:投身无人船艇核心技术攻关超过12年、海上测试累计137408小时、累计93996.8海里(近20万公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这已经是3月份的数据了。”云洲智能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成亮告诉记者。

  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个投身科研攻关的日夜。今年是云洲智能生产设计的第一款水环境监测水质采样无人船诞生10周年,对云洲智能而言,无人船艇的发展也迎来大考。“未来5年无人船艇产业有望达到几千亿规模。”云洲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张云飞十分看好无人船艇的发展。

  这家珠海中小企业所打造的无人船艇,已驰骋在世界江河海域中。

  

  开拓市场 24小时的驱车“奔袭”

  

  从1到10或许很难,但再难不过从0到1。成亮觉得,云洲智能一直在做的就是从0到1的事儿。

  2010年,还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的张云飞和已经毕业的成亮等几人靠着可以监测水质的无人船作品获得了“校长杯”金奖,创业的想法也随之而生。联想到此前有水质污染事件发生,26岁的张云飞觉得机会到了——无人船和环保探索,正匹配。

  在跑遍国内十几个省市地区、展开实地水质监测和水域清理调研后,张云飞和团队大胆预测“无人船在国内市场空间很大”。

  轰轰烈烈的创业开始了,但理想有多饱满、现实就有多骨感。“这事以前没人做过,技术上几乎是空白,没有可模仿、可借鉴的东西,也没有市场需求,一切从零开始。”谈到创业时的情景,张云飞这样说道。

  2011年年底,第一笔创业资金很快就烧完了。技术、人才、资金、教育市场,每一重难关都横在初创团队面前。“因为是从零开始,所以用户脑海中缺乏成型的概念,需要我们去进行展演。”

  顶着发不出工资和合作人出走的压力,2011年12月,云洲智能研发出了第一款环境监测无人船。样机生产出后,成亮和团队买了一辆面包车,带着无人船样机在2012年几乎跑遍了长江以南的省市。“各地环保局、水文局都很感兴趣,但就是没人买。”成亮苦笑道。有次为了争取一个在泸沽湖的展演机会,成亮和团队早上6点开车从昆明出发,驶过悬崖边的土路、趟着狂风暴雨一直开到次日凌晨1点,才赶上了展演时间。“几乎是开了一天一夜。”

  几近绝望之际,在一次展演返程的路上,成亮接到了来自贵州铜仁水文局的电话,对方表示想采购无人船,第一单终于开张了。“这不仅仅是订单,而是给了我们整个创业团队信心和鼓舞,确定了有人愿意花真金白银购买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想起当时,成亮还是很激动。

  有了“1”之后,“10”“100”就是时间问题了。

  

  研发门槛 五年建起护城河

  

  海上测试累计137408小时、累计93996.8海里(近20万公里)。这个数据领先第二名“两个零”,是研发人员多年拼出来的,也是云洲智能业内领先的根本。

  2012年,一笔测绘无人船订单让云洲智能将目光从环保投向了测绘行业,视野也就此打开。张云飞意识到无人船艇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还是海洋。2013年,云洲智能推出了海洋无人艇。

  张云飞坦言,无人艇的研发非常辛苦,水上无人装备需要长期大量实地测试。据介绍,2022年,云洲智能派出5条无人艇、采用集群技术在大湾区开展测绘工作,耗时80天时间在海上测量了26000多公里。这两项都是全国首次。

  何以搭建护城河?“在掌握无人船艇装备研发能力的前提下,至少需要5年不断测试和开发。”成亮表示,当前云洲智能的定制化开发周期已经缩短至3-6个月。但如果没有最初5年里数亿元的投资投入和反复测试,就没有后续。

  十多年来,云洲智能已先后推出海洋调查无人艇、安防救援无人艇等多款无人船艇产品,广泛应用在城市水域应用、海洋工程、公共安全、文旅演艺等领域,系列化产品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十多年的布局完善,云洲智能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无人船艇研发及产业化团队,依靠在新型材料、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协同控制等各个方向的深入钻研和自主创新。截至 2022 年年底,承担国家级项目50多项,省市项目30多项,攻克了多项无人船艇关键核心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拥有授权专利400多项,三次获评中国专利奖。

  近年来,云洲智能先后参与并完成了第34次南极科考、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科考、江西防汛抗洪、河南抗洪救灾、大湾区近海海底集群测绘等国家任务。2021年,公司开始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打造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场景下的无人船艇。“重点产品一定要为行业创造价值。”成亮表示。

  

  布局未来 增长可期

  

  从行业角度来看,无人船艇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无人船艇技术及应用不断加速发展。总体而言,中国无人船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偏小,增长迅速。可从微观角度观察,创业至今,云洲智能在国内无人艇市场已经进入第一梯队。

  虽是小赛道,但无人船艇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中国民用无人船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3.3亿元,同比增长65%,预计到2023年智能无人船行业市场规模会达到3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3.7%。

  目前,无人船艇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测量与地质地貌测绘领域,并在各个领域显现优势。

  “以无人系统为代表的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面向着长期、大量的需求,未来5年无人船艇产业有望达到几千亿规模。”张云飞十分看好无人船艇的未来发展。

  成亮也判断:“创业进入无人船艇赛道,就是基于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快速爆发,无人机已经起来了,未来各行业都需要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这是必然趋势。未来在“十五五”期间,无人船艇会像无人机在2010年到2015年那一段时间一样,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因此,云洲智能也提前展开了布局。张云飞介绍,云洲智能将聚焦两个方向,一方面武装无人艇的“脑”——使无人船艇自主控制更加智能化,不断增强集群作业能力和不同平台无人船艇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强壮无人艇的“四肢”——在平台设计上以载荷为中心,让无人船舶携带的任务系统到海上安全地“跑起来”。

  “云洲未来一定还会继续坚持创新,不断研发更好的产品,更好用的解决方案,支撑这个产业不断发展。”成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