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系统观念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6月14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项赠、张泽扬

  ■项赠  张泽扬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并强调“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由全民参与促进全体人民在高质量精神生产、高水平精神交往、高品位精神消费和高品质精神享受全面联动的渐进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综合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对其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以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

  

  系统思维是把对象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这一原则要求加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推进其在实践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有机结合。

  强化价值引领凝聚广泛思想共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旨在促进全体人民在精神生活方面实现全面共同富裕,然而当前受资本裹挟、世俗浸染等影响,人民群众中存在精神贫乏与虚化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相统一的价值有机体,可以从三个层面发挥引领作用。在国家层面,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引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明确前行航向。在社会层面,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思想观念,从而确立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在公民层面,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领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精神需求,从而激发奋进动力。

  优化供给结构促进公平协调发展。从横向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协调精神文化资源供给,实现公正配置。当下,受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存在失衡的现象。对此,一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薄弱区域下沉。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对口支援或市场机制等形式,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跨域流动,促进区域间、城乡间文化资源的协同发展。二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智化。数智技术为公共文化资源的均等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要加大对薄弱区域的数智网络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和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数智化转型力度,促进区域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

  澄清模糊认识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是社会个体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适时更新认知并不断调整建设策略的动态过程。当前,社会大众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存在“可有可无论”“自然生成论”“虚无缥缈论”等错误认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实践中,一要加强对共同富裕的宣传教育,及时澄清模糊和错误认识,向公众讲清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二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先富与后富、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使人们明白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靠等靠要”就能实现。

  

  以辩证思维整体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

  

  辩证思维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发展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辩证思维要求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机衔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可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必须将二者一体推进。一要立足共同富裕的整体框架,聚焦相对贫困问题,对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调发展进行一体谋划、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二要基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互补优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科学设置阶段性发展指标任务,既充分发挥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作用,又有效激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

  “共建”和“共享”一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当前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建共享还面临主体壁垒、缺乏时间保障和充裕物力支持等问题。对此,一要积极做大精神产品的蛋糕,同时以政府为主导,汇聚多方合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相协同的精神产品共享机制,有效解决精神产品享有的落差问题。另一方面,提升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突破圈层壁垒,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融通,让更多人参与到精神文化资源的生产、分配、交往和消费之中,实现共建与共享的有机统一。

  “统筹规划”与“分步推进”交相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十四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因此,一要坚持差异化发展与分阶段推进相结合。基于当前社会个体精神境界和精神追求的差异性,以及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渐进性特点,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精神文化建设指标并分步推进实施。二要坚持试点先行与全域推进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各地在学习借鉴浙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区域推进有效路径,从而达成“试点先行”和“全域推进”的良性互动。

  

  以创新思维健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机制

  

  创新思维是指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新方案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必须突破常规思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统筹相关资源,从外部供给与主体生成相统一的角度,完善相关建设机制。

  健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供给机制。精神文化服务供给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其有效供给的实质就是要做到生产与需求的高度统一。对此,一要构建精神需求导向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把握精神消费群体的新需求新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目标任务。二要构建精神需求响应机制。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

  健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传播机制。精神文化传播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桥梁。当前,精神文化传播面临“去中心化”和“分层化”等挑战,对此,一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公共舆论空间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矩阵,力求形成“多点联动、交相辉映”的传播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涵养心灵的“黏合剂”。二要构建公共精神文化传播的精准化覆盖机制。根据受众的差异化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引导,借助生成式大模型、算法分发等前沿技术,推动主流媒体的全效化传播,形成精准化传播效果。

  健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享机制。人民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享者,健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享机制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当前,精神产品分配与精神生活享有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一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共享机制。发挥互联网重塑精神产品分配格局的优势,深化数字改革赋能,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智慧云”,促进公共精神文化资源跨时空共享、全区域覆盖、协同性配置。二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机制。深入实施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方式,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作者简介

  

  项赠,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张泽扬,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