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曦 阅读是启迪心智、润泽生命的强大力量,也是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广东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号召,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多措并举助力“15分钟阅读圈”建设跑出加速度。根据《2022广东省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成年居民的综合阅读率为94.79%,人年均纸质读物阅读量为6.22本,电子读物阅读量为5.66本,稳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建成“粤书吧”“读书驿站”“智慧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2304个。预计到2026年,还将继续改建、新建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个。遍地开花的“15分钟阅读圈”,深刻体现了广东服务于民的决心和信心,点亮了新时代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广东智慧”。 精准定位阅读需求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从传统纸媒阅读到雨后春笋般的电子阅读器再到今天风靡一时的数字化阅读,一股阅读新势力席卷而来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阅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多层次。立足新时代,人民的需求和期待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推进全民阅读的宏观主体,政府如何定位、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和推进,成为影响“15分钟阅读圈”建设成效的关键变量。 近年来,广东精准对接群众阅读需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在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下,为打造“15分钟阅读圈”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2019年,广东颁布《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首次为“全民阅读”立法,明确将全民阅读促进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22年,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率先印发《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清晰擘画了“图书馆之城”“智慧图书馆之城”“阅读之城”的建设目标。在硬件设施方面,截至2022年,全省专项财政阅读资金拨款总额合计达24.79亿元,150个县(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建筑面积173.14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总藏量达到1.36亿册/件、电子文献资源1.35亿册/件。各市基本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全覆盖阅读网络,确保阅读点建设对标对点。在软件方面,强化制度保障,制定配套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并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配备标准,确保镇(街道)图书馆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广东还稳步推进阅读数字化改革。2022年,“粤读通”2.0服务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上线,使读者一“码”在手,就可以随时随地借遍全省22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有效实现阅读资源的全省域循环共享。省委宣传部和各地级以上市委宣传部在学习强国平台联合打造的“南国书香”也是一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数字化改革产品,对于优化阅读模式、拓展阅读阵地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 共建社区化阅读矩阵 打造特色社区书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全民阅读重心下移的神经末梢。为此,广东充分发挥党建辐射带动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构筑了“党建引领+社会合力共建”的社区化阅读矩阵,成功将“15分钟阅读圈”的触角延伸至老百姓的“家门口”。惠州市南城社区的“惠享书房”创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支持辖区党员干部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和主题沙龙、引进省市优质党课师资面向广大社区群众开展理论宣讲,进一步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州市图书馆拓展服务体系外延,加强与社区图书馆资源共享,截至2021年底,全市176个街镇均设立有公共图书馆(分馆),实现图书馆覆盖率100%。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的南山书房,在提供24小时阅读借阅服务之余,还引入社会力量配套自助售卖机、自助打印机,并提供医疗急救、心理咨询等各类公益服务,纾解了社区图书场馆服务单一化的难题。此外,保利、越秀、合生等地产公司和文化传媒企业,也纷纷与各个社区开展合作,将阅读有机植入开发项目中,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营造了读书求知的书香社区氛围。 众所周知,广东拥有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诸多街道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何在联合共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打造特色社区书房,成为当前社区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亟待破解的课题。近年来,广东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多管齐下将地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社区图书馆中,不断探索出“15分钟阅读圈”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首先,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打造一馆一特色的新模式。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围绕海洋文化主题,在全区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环境优美的10个社区建设的“海书房”就是一个典型样板。其次,活化利用老建筑,打造公共阅读空间。作为广州老城区的越秀区,历史建筑众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越秀区各界力量,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柏园为载体,打造了极富岭南韵味的“柏园粤书吧”,将承载历史记忆的古建筑改造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基地,真正让“15分钟阅读圈”活起来。最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经典阅读实践。有着“千年古道”之称的北京路,既是广州深厚文化底蕴的缩影,也是广州作为“英雄城”的见证者。2023年,北京路“花城书房”以广州读书月为契机,有序串联实体书店和文化场馆,开展了“红色故事征集”“书香时光穿梭隧道”“木棉悦读”“红棉粤读”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阅读聚集地。 为阅读插上数智翅膀 提升阅读体验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VR/AR/MR、5G等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15分钟阅读圈”创新升级,释放了强大的“科技红利”。在此背景下,广东各市区抢抓数字化机遇,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推动阅读场景重塑和服务提档升级。例如,佛山市“南海读书驿站”运用集群化、大数据分析、实时通信等技术,为群众阅读搭建了高质量科技阅读环境。中山市“图书馆之友”引入“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视听体验。广州南沙区图书馆推出“阿贝转借通”新应用服务,综合运用AI互动、人脸识别、智慧感知、个性化导读等强大功能进行垂直化、精细化的阅读管理和服务。据统计,2022年,广东居民数字阅读终端接触率达93.82%,遍布全城的智能化图书阅读体系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使群众能够轻松畅享数字阅读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智能化时代,相比较传统纸媒书籍,电子读物凭借形象生动、灵活便捷的优势在阅读终端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电子读物内容粗制滥造、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不断涌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出版物质量不高,真正具有可读性、感染力、启发性的优质内容供给不足。从文明的迭代看,技术仅仅发挥外力辅助作用,“内容至上”始终是阅读的核心要素。因而,为了更好满足人民阅读新期待,广东紧扣时代脉搏,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不断扩大“15分钟阅读圈”的优质阅读内容供给。一方面,坚持扎根线下,丰富纸质图书资源,提高读者文化获得感。各书店紧跟群众阅读需求,积极开展阅读调查研究、阅读评选等活动,通过层层筛选为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优质书单选择。根据2023年书香羊城榜显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家山》、《红色气质》等优质图书获评年度好书推荐榜,这些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图书,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另一方面,坚持线上转型,强化数字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托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不断拓展阅读服务。珠海市金湾区就运用数字阅读技术,搭建了“15分钟阅读圈”服务效能评价系统,轻松实现对读者阅读行为数据的实时抓取和量化评价,以此提升改进阅读体验,为市民提供更为完善的智慧阅读服务。 优化调整阅读布局 合力拉伸阅读广度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但地区发展却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同样也体现在阅读上。2022年,广州市“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效能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5倍,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区。较之于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面临阅读软硬件设施落后、阅读资源分配不均、精品阅读品牌欠缺等诸多问题,这就使得这些地区的群众,难以真正享受到均等化的阅读。为此,广东出台《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明确提出要秉持“标识统一化、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化”的理念,实现阅读资源的科学布局、优化整合、均衡配置,努力织密全省阅读网络。 推进全民阅读,优化调整阅读布局,需要鼓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合力。第一,强化省级政府的“输血”功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强优扶弱计划,建立城乡一体化保障机制。2022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启动了“粤读通”服务体系建设,将电子证照对接到市级和部分县(区)级公共图书馆,通过搭建“粤读通”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使不同地区的居民实现共享入馆、办证、借阅服务和文化体验,不同地区“同城待遇”不失为一次创新尝试。第二,增强地方政府自身的“造血”机能,除了发挥省级政府作用以外,地方政府也要坚持在既有服务体系基础上,推动资源整合和服务延伸,围绕当地特色,在都市商圈、特色景区、文创小镇和乡村等区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阅读空间。通过不懈努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风度书房”“党群书吧”“源·悦”书屋等阅读品牌培育卓有成效。第三,提升社会“活血”功能。“15分钟阅读圈”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大体量的工程,这就需要最大程度串联志愿资源,壮大志愿者队伍。如今,广东打造了“15分钟阅读圈”专属志愿者服务应用,归集志愿者数据,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6.12万支,打造了覆盖省市县全域的志愿服务网络。例如,江门市的“粤书吧”就采取合作共建方式,由合作单位承担前期的设施设备购置、馆舍装修改造的费用以及后期的日常运营费用,日常的管理则实行“读者自助+志愿者管理”的管理运作模式,即志愿者负责“粤书吧”的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组合方式有效地提升了阅读服务效能。 阅读无声,却能烛照前路。一颗被书香浸润的心灵,定会更加充盈向上;一座被书香围绕的城市,必能更加繁荣进步。当前,广东“15分钟阅读圈”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阅读资源供给不足、阅读服务供需匹配不精准、老旧社区图书馆设施落后等诸多痛点和堵点。未来,应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推动“15分钟阅读圈”提质增效,将广东打造成为一座“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之城。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
即时新闻
“15分钟阅读圈”:点亮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广东智慧”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6月14日
版次:A06
栏目:青年学者深调研
作者:黄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