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高谈与美唱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7月23日        版次:A06    栏目:深论    作者:李元洛

    

  

  □李元洛

  

  喻大翔自云“行年七十”,从数十年所写散文作品中遴选而成散文集《六乡书》,“也算是对自己七十周岁的一个纪念”。他数十年中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任教,学术有专攻,主要研究和讲授包括台港与海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与诗歌(后期还讲授格律诗),讲台上舌灿莲花,而且述而有作,有《用生命拥抱文化——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的文化精神》《现代中文散文十五讲》等散文研究代表作。他视野开阔,观念新锐,不仅是苦守书斋而皓首穷经的学者,重逻辑思维而长于理性思辨,而且他情有别钟,是一位少年时代即和诗相近相亲年既老而不衰的诗人,长于诗性思维而敏于诗意感悟,有诗集《永远的藩篱》《舟行纪——同济百年诗传》为证。

  以学者、诗人的身份进行散文创作,其作品自然就具有学者的素养和诗人的气质,二者相辅相成,既有学者的腹笥丰盈,指挥如意,厚重而不流于浅薄;也有诗人的赤子情怀,飞扬想象,鲜活而不堕于枯涩。《六乡书》中各乡的风光风景虽然各不相侔,因题材有别、抒写角度与笔墨有异而自成面目。如《心乡》《衣乡》《学乡》中收录之文,就呈现出更多的学人本色,而《故乡》《情乡》《他乡》中就列之作,则表现出更多的诗人风采。但总而观之,《六乡书》的突出特色与整体风格,却是学术与诗的互相渗透,美美与共,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独具一格。如果以比喻来形容,《六乡书》是学术与诗调和而成的另类鸡尾酒,色彩芳香特异,滋味可口绵长,等待有心的读者前来斟酌品赏。

  《六乡书》附录了喻大翔的一篇重要论文,即《中国散文的五大特质》,从“中国”与“五大”之界定,此文属于所谓“宏大叙事”,颇有“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慨。确实,此文是喻大翔于古今散文研究多年所形成的对中国散文文体特征的系统认识与表述,也寄寓了他对于优秀杰出散文的期待与理想,当然无疑也是他自己创作散文的座右之铭。因此,对于读者而言,《六乡书》如果是一方风光特异的亮丽风景,此文就是最可信赖的导游或导读。作者正是用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自己的散文理论,努力让理性与感性、诗意与哲理、议论与故事携手同行,甚至将小说、戏剧、论文等跨散文体裁融化在自己的文本中。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而听其言,慧心的读者当会在两相参照的阅读中别有会心。

  喻大翔所云“五大”,堪称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尤其是压阵之“体裁的兼类性”,更应称为他发人之所未发的创见。这一观念他在二十多年前的论著中首先提出,言之不足,故重言之,《中国散文的五大特质》又特为标举。《六乡书》不仅具有学术与诗交融的特色,也具有明显的“兼类性”。附带一提的是,我曾写有《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以及《清诗之旅》《绝句之旅》五书,大翔曾撰评文定义为“诗文化散文”,深得我心。

  有人嘲讽理论家、评论家只能纸上谈兵而不谙创作,如棉花匠只会弹(谈)不会唱,大翔兄教学与创作并兼,研究与实践同胜,既会谈又会唱,而且是高谈与美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