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1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蓝皮书表示,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涵盖我国全部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8月16日《信息日报》)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有关方面以这个重要日子为契机,发布了与生态保护有关的措施。如最高检、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各地有关部门也亮出自己的生态保护“利剑”。生态保护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创新。自然资源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首次全面完成了全国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而上述蓝皮书是在这条保护红线基础上,系统提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毫无疑问,为科学划定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有关部门付出了巨大努力,可以想象其过程十分艰辛。因为我国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跨度大,差异大,对划定工作是很大考验。系统总结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实践案例,汇编成书,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通过红线划定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实现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其目的是为当代国人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自然遗产和秀美家园。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之后还要守好,而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是一项长期的各方参与的工作,面临时间与决心考验。 所谓“红线”,就是不可触碰更不能逾越的规则或边界,一旦有人触碰或者逾越生态保护红线,就有可能对红线内需要保护的生态资源、空间、物种造成伤害。同时,也意味着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为生态保护提供支撑的法律法规有多部,触犯红线者将面临法律惩罚。 梳理相关新闻可以看到,从最高法到各级地方法院,都发布过有关生态保护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显示,尽管保护各类生态的法制日益健全,但破坏生态的各种违法行为仍不少,譬如:有人伤害珍稀濒危动物、植物,有人非法采矿破坏环境资源,有人非法占用农用地等。 守好生态保护红线面临各种考验,比如监督监管能否做到不留死角,相关法律法规能否全覆盖,执法体系能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等,希望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涉及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能交出合格的答卷,历史将是最公正的“打分者”。
-
即时新闻
生态保护红线:“划好”之后更要“守好”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17日
版次:A06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