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要求一岁多孩子“闭嘴”:无人支持就对了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22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陈广江

  □陈广江

  

  在公众场合,孩子的哭闹总是让人头疼。然而,一名女子竟然因为一岁多婴儿在高铁上的哭闹,而对孩子和家长大吼大叫。8月18日,在湖南一列高铁上,一名婴儿因为哭闹不止,惹怒了旁边一名女乘客,冲其家长吼道:“你是他爹,让他闭嘴。”据拍摄者描述:其实孩子顶多哭了5分钟。(8月20日《新闻晨报》)

  “带娃坐高铁”再生风波。但与此前舆论的反应不同,无论是事发现场的其他乘客,还是围观此事的网友,多数都对“惹事”的孩子及其父亲报以理解和同情,对涉事女乘客大吵大嚷的行为嗤之以鼻。

  这次风向变了吗?事实上,风向不仅没有改变,而且重申了一个常识: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对孩子及其父母多些理解和包容、少些嫌弃和苛责,是一个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要求一岁多的婴幼儿“闭嘴”,有违常识常情常理,当然无人支持。

  网传视频显示,该女乘客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姿态,反复向家长大吼“能不能让他闭嘴”,其声音之大,让整节车厢的乘客都为之“侧目”。有乘客好心劝导女子说“他还是孩子啊”,结果该女子反怼道:“又不是我的孩子。”

  一岁多的孩子,在高铁上哭闹再正常不过了,任何一个心智、理智正常的人都能理解。如果孩子哭闹得厉害,首先应尝试着向家长提供帮助,或善意提醒一下,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大吼大叫,喊出“又不是我的孩子”等无脑言论。

  一岁多的孩子哭闹了5分钟,该女子大吼了好几个5分钟,谁在扰乱公共场所的安静和秩序,不言而喻。从该女子歇斯底里的言行看,她并不关心车厢秩序,而是在宣泄偏见、私愤。难怪有网友直言:“宁听婴儿哭,不听巨婴吼。”

  此系个案,但值得深思。近期,因“熊孩子”引发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自媒体和平台也频频炒作相关话题,通过制造对立情绪收割流量。如果说“熊孩子”一词还带有点善意、亲昵色彩的话,那么“恐童”“厌童”等词汇的出现,则反映出更加明显、剧烈的情绪对立。在“流量狂欢”中,一些人几乎本能地在“孩子”和“麻烦”之间画上了等号。

  比如,前不久多名网友反映,乘坐太原段高铁时,车厢里反复广播:如有婴幼儿哭闹请去车厢连接处;女作家苏小懒乘坐动车时,孩子明明安静坐着,却被乘务员两次提醒管好孩子;还有人把“幼儿坐高铁10小时不哭闹”当成“合格家长”的标准……凡此种种,让不少带孩子出行的家长压力倍增甚至有“负罪感”。

  谁都是从孩子长大的,谁家都有孩子,就这么对待孩子吗?说好的“1米视角”呢?经济学家马光远曾说:“如果一个社会连幼童都包容不了,那这个社会病得太严重!如果把批判幼童作为一个流量密码的话,那点赞的人就是变态。”此话虽有偏激之嫌,但也在重申一个常识:对孩子及其家长多些善意和包容,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