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23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闭幕

盛宴落幕 书香不止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23日        版次:A03    栏目:2023南国书香节    作者:孙磊、陈晓楠、孙旭歌、左洁雯

     今年南国书香节展出30万种图书和文创产品,吸引众多市民选购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钟振彬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陈晓楠 孙旭歌 通讯员 左洁雯

  

  

  各会场举办文化活动2000余场,抖音直播平台播放量近4500万次;阅读边界不断拓宽、书展功能更为复合、文化表达更为新颖、科技元素愈加凸显……8月22日,为期5天的2023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圆满闭幕,交出亮眼“成绩单”。

  年届而立,南国书香节不断交出全民阅读精彩答卷,用创新书写“未来之书”。今年的南国书香节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南国书展,一项项可喜成绩传递出人们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折射出文化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和韧性,显现出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盛景。

  

  新边界

  音乐、绘画、科技等皆可阅读

  

  5天,400多场文化活动在广州开展。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首届“南国书香节好书推荐榜”、2023“书香岭南”全民阅读论坛……一项项精彩活动,为读者奉上高质量书单。

  从解析全民阅读理念的邬书林、聂震宁,到多次参加书香节的“故交”王立群、六小龄童、陈鲁豫,再到新加入的名家邓亚萍、阎真、戴建业……一个个名家大咖,为读者奉上文化大餐。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南国书香节在坚守阅读本质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边界。这场盛大的文化雅集,不仅仅是30万种图书和文创产品的荟萃,更是阅读与音乐、绘画、科技等的融合。

  “书香之夜”的舞梦书香、一身汉服逛书展,“先锋剧场”的《敦煌奇妙夜》剧本共读,“艺览南国”艺术展的雕塑、绘画……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带领人们通往阅读的大千世界,也彰显着岭南文脉的力量。

  

  新功能

  小小书屋充实精神粮仓

  

  南国书香节的定位,从不是图书的展销。今年,南国书香节在功能定位上又添新力量——一个个分会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今年南国书香节不仅将乡村分会场扩充至73个,还把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精神粮仓”布置得充满童趣,与主会场“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儿书画作品展相呼应。

  “乡村振兴好书荐读”从不同维度回应了乡村读者对阅读、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书单里既有《论“三农”工作》、“足迹”系列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的重要著作,又有“纪录小康工程”系列丛书、《宝水》等生动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的优秀出版物。

  2023“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节全国示范活动、《中国乡村振兴调研实录·广东特色样本:中山大学博士后的900天百村之路》新书首发、新华“悦读空间”建设工程,以及丰富多样的“读乡”活动,无不是南国书香节在“百千万工程”上的生动注脚。

  

  新表达

  非遗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今年的南国书香节聚焦“非遗的新表达”这一时代命题,既从多角度诠释了“非遗是文艺的富矿”,也强调观众走近非遗、感受非遗的感官体验。

  其间,各会场的非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珠海非遗传承人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让读者在观展过程中深入了解香洲历史文化;东莞举办《非凡非遗》新书发布会;惠州举办“寻迹·惠州文脉”非遗集市;清远举办非遗图文展;潮州举办“山边村潮州歌册传习所”揭牌活动。

  “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是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古老智慧。“‘文旅融合’是这几年比较突出的特点,希望通过南国书香节这个大平台,让更多人守护好、传承好非遗,让历史文脉更好融入现代生活。”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新互动

  打造数字阅读新场景

  

  今年,南国书香节继续优化区域文化资源,借助大湾区文化的同源性和融合性,进一步深化分会场之间的文化互动。比如,中山首次设立600平方米的“深中共读”展区,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推动两地文化交流融合;佛山举办“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活动,两地读者一起追寻《粤菜北渐记》中的美食传承脉络,探讨粤菜变迁历史。

  据统计,今年南国书香节分会场的数量比去年增加160余个,增长43%。白云机场分会场、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分会场、广州国际医药港分会场、地铁分会场等特色分会场,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读书空间。

  数字阅读是阅读创新的“助力器”。主会场搭建15个直播间,中山分会场首设“AI融合阅读展区”“数字阅读展区”,揭阳分会场引入全民阅读数字平台,阳江分会场设置智慧朗读机体验区……今年南国书香节举办期间,多个地市邀请抖音、小红书达人等现场打卡,通过直播、引流、推流、短视频宣传等形式,打造数字阅读新场景。

  

  

  记者手记

  面对数字洪流,实体阅读仍有一方天地

  

  8月22日16时,距离2023南国书香节主会场闭馆只剩1小时,书展工作人员开始分门别类打包图书,但很多读者流连忘返,似乎并不愿意让这场盛会画上句号,甚至有读者从工作人员手中“抢”过书,为本来已经厚厚的一摞书再增一层。

  南国书香节主会场展出的图书,在最后一天迎来了大折扣。怀抱多本图书在书展中穿梭的读者比前几日更多,他们时不时用膝盖将滑到小腹的书本顶齐,眼睛却一直盯着展区上的图书,在倒计时中寻觅着更多心仪书。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图书展区旁,记者看到一位年轻女读者拿起了青年作家张天翼的新书《如雪如山》。她兴奋地把封面展示给朋友看:“这就是我之前推荐给你的那本书,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

  《如雪如山》出版于2022年4月,这位读者已在线上平台将这本书通读了两遍,其中有几篇故事她格外喜爱,现在仍时不时重温。不过即使在网上读完了这本书,她还是决定把它买下。她说:“我在线上平台读了很多电子书,每天都有新的书出现在阅读列表的最上方。久而久之,即使是曾经最喜欢的作品,也会逐渐在我的阅读列表中消失,就像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样。但实体书不一样,它会出现在我的书架上,我每天都能看到。即使不是每次都有时间阅读,但只要我看到这本书,就会想起我曾经阅读时的感受。”

  《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整体营收规模为463.52亿元,数字阅读平台上架作品总量已达5271.86万部。同时,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达5.30亿,“一屏万卷”的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全民阅读主要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持续推进的今天,阅读方式越来越丰富,对实体书的未来持悲观态度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与轻巧便携、收揽无限的数字阅读设备相比,实体书确实笨重、脆弱、内容有限,但实体阅读仍然意义非凡。

  数字阅读与实体阅读其实从未站在对立面。数字阅读革命性地打破了阅读壁垒,扩展了人们的阅读范围,人类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从未像今日这般广泛而快捷。而实体阅读则包孕着读者构建私密阅读空间,贮藏着阅读情绪的朴素向往。

  实体书不仅仅是数万乃至数十万作者心血之语的纸质汇编,更是人们生活空间与阅读记忆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特殊的存在感。正是这种特殊的存在感,让书中璀璨的精神结晶不会沉没于数据信息的浩瀚洪流,不会被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最新消息磨洗成一团模糊的数据阴影。

  羊城晚报记者 孙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