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释迦情结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0月12日        版次:A09    栏目:    作者:阙维杭

  

  □阙维杭[美国]

  

  这个春季享受了一趟环日本中南部游的邮轮之旅,14天的航程包括两天相继停靠台湾的花莲、基隆。在花莲的那天春雨霏霏,我们一行六人搭计程车直奔太鲁阁国家公园,之前我曾经两次到过太鲁阁,都没有这趟游得尽兴,看那雨中的山脉层林浸染,峡谷奇崛,峰峦云雾缭绕,一派朦胧,恍若仙境,众游伴啧啧称奇,大呼不虚此行。

  赏景之余,风趣尽职的司机兼导游婷婷带我们品尝了当地正宗可口的台湾牛肉面,我也趁机向她打听哪儿有卖“释迦”这种水果的?被告知花莲没有卖释迦的,全岛只有台东出产。略感失落之际,把希望寄托在次日停靠的基隆港了。

  说起我的这番“释迦”情结,还要追溯到2015年11月环游台湾岛的那一回,遍游士林官邸、故宫博物院、士林夜市、太鲁阁、日月潭、阿里山、野柳、垦丁、北回归线纪念碑等人文、自然景观,记不得歇息哪座城市时,同行的台湾友人指点,在水果集市摊上遇到了那种外形外貌奇特的浅绿色水果“释迦”,果皮鳞目相连,凸起一个个“瘤”,像是大号的荔枝,掰开来是一色奶白,咬一口甘甜无比,润滑如未冰镇的“冰激凌”般可口润肺,回味不尽。

  由此记下了“释迦”这款前所未见的奇异水果,心心念念。据悉,“释迦”原产于热带,最初由荷兰人从南美洲引入台湾,释迦果因外观形似佛祖释迦牟尼像头部而得名,果形又颇像大号的“荔枝”,因此亦称“番荔枝”。明末清初文士沈光文(1612-1688)曾作咏物诗《释迦果》:“称名颇似足誇人,不是中原大谷珍,端为上林栽未得,只应海岛作安身。”歌咏释迦果由于气候因素只能在台湾栽种,中原无法种植,堪为台湾特产,平实而隽永。

  在邮轮上漂流大海一夜后,次日一早踏上基隆港,有“雨都”之称的基隆旭阳普照,心情大好,与亲友结伴穿越开阔、繁华的港湾广场,直奔庙口市场而去。沿途被基隆的烟火气、市井味吸引,惊叹那壮观的摩托车、电车骑士阵势。到了人头簇拥的庙口市场,顾不得品尝各种小吃,先问询水果摊位的方向,急急赶往,终于看到了相邻两家水果店门前摊位上摆放的几颗硕大“释迦”,其中一家仅有三颗,与游伴都买下,再到隔壁摊位又买了一颗。“释迦”每斤150台币,个个都在一斤以上,大的将近两斤。店家嘱咐我们还需放两三天,等完全熟了后才能吃。问“熟”的标志如何,答曰“摸上去软了就是”。

  两天之后,船行日本海域,碧波荡漾,“释迦”已熟,与亲友一起先剥尝一颗,全然是奶白色的果肉,籽极少,入口即化,清香甘甜微酸,如嚼奶制品,或正是不冰的冰激凌,妙不可言。次日,再品尝了剩下的一颗,打开来吃,香气满屋,甘味绕齿,都赞人间美味,难得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