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数字孪生东江流域建设”自动生成调水方案,非水染色技术降低水耗95%……

节水之路如何走? 高交会展出新成果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17日        版次:A03    栏目:聚焦第二十五届高交会    作者:王丹阳、许张超、李晓旭

     广东企业在世界上首创的非水染色技术废水接近零排放 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摄

  

   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许张超 李晓旭

  

  11月16日,在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由全国节水办、广东省水利厅、深圳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第二届全国节水产业创新发展成果展在高交会上同期举办。节水领域众多“大咖”齐聚深圳探讨绿色低碳发展,25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亮出成果。据主办方介绍,相比去年首届大会的签约金额10亿元,今年大会现场促成12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达116亿元。

  

  “用水大省”如何节水?

  

  广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也是用水大省。尽管地处丰水地区,但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咸潮上溯等因素影响,广东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问题。

  如何走好广东节水产业发展之路?在大会主题发言中,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表示,“发达的制造体系、一流的营商环境、领先的科创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广东发展节水产业的优势。广东以占全国6.6%的用水量,支撑了全国近10%的人口,支撑了约占全国11%的经济总量。十年来,广东节水产业与产业节水协同发展,节水取得显著成效。

  从湛江的“菠萝的海”通过喷灌、滴灌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到位于“世界工厂”东莞的玖龙纸业成为世界最大废纸环保造纸企业,再到目前广东陶瓷卫浴、生活器具、绿色家电、微水洗车等智能节水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王立新表示,广东正聚焦工业、农业、城镇生活三大领域,推动节水产业发展。

  以工业节水为例,王立新介绍,广东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但用水量占52%。聚焦规上工业,广东重点推进火力发电、纺织、造纸、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减排,推动工业升级改造。

  另一组来自会上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十余年间,广东用水总量减少近50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超过60%,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持续提高。

  在大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叶青、华为2012实验室智慧水利首席专家张忠等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节水产业新格局等议题进行了分享。

  

  “世界首创”有何奥妙?

  

  世界首创的非水染色技术、智能巡检机器犬、无人船以及“智慧管网”等智慧水务高新技术产品……与大会同期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节水产业创新发展成果展上,2万平方米展区分为范例成果展区、产品装备展区、数字智能展区、创新专精展区四大板块,展示了一批节水成果。

  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流域人口密度高,经济社会发达,是香港、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和河源等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在范例成果展区,“数字孪生东江流域建设”重磅亮相,吸引众多人员参观了解。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郭磊介绍,“数字孪生东江流域建设”实现了汛期、枯水期调度计划自动生成和智能科学优选,以及咸潮上溯、突发降雨等应急情况下,三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方案自动生成及智能科学优选,为保障东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在专精特新展区,佛山企业溢维环境展出的世界首创“湙可染™非水染色技术”也颇有热度。“相较于传统流程,这项新技术适用于棉织物,实现了全工序水耗下降95%,以及零用盐、废水接近零排放。”展区工作人员介绍。

  纺织服装行业已成为仅次于石油行业的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生产一条牛仔裤需要7500升水,相当于一个人7年的饮水量。但采用该技术后,纺织工厂的效益将大大提高。以年产一万吨的棉染色纱工厂为例,一年节水量可达110万吨,年节水效益约770万元。

  “我们举办这次大会,目的就是推动节水产业市场供给两端的有效衔接,加快节水技术产业化,发展壮大节水产业。”广东省节水办主任洪日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