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岛 图/视觉中国 |
□徐珊 顾城有首很短的诗,叫《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每次和学生聊到这首诗,就会谈起生活中的远和近,谈到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辩证关系,然后就会聊起电梯。 我说,坐电梯其实是蛮有意思的体验。很拥挤的时候,一个陌生人紧紧地贴着另一个陌生人,看起来这么近,但内心却是无视这个人的,可谓物理距离很近,但心理距离很远,远到你不知道他是谁,更不要说,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其实,与陌生人挤在电梯里还算好,如果在拥挤的电梯遇到认识但又不熟稔的人,才更容易陷入尴尬境地。 有一次,电梯特别挤的时候,我正贴在电梯门上,准备早些到六楼顶层去透气。正煎熬着,未曾想,贴在电梯最里面墙壁处的某个人非常激动地喊:徐老师,是你吗?我只好一边贴门一边回头,尽可能把笑容展示出来并回应她:是的,是我。 电梯里是真的挤,我都不敢180度地扭头,怕自己的鼻子粘住后背人的鼻子。原以为一个招呼也就罢了,不料遇到的是个特别实诚的好孩子。她偶遇恩师的激动心情没法平复,竟一直寒暄。 “徐老师,您上课我都是坐在第一排。” “徐老师,这么多年,您还是老样子,没变化啊。” 我一听,要哭了。这位同学,你只看到我的鼻子和背影,而这两样确实是没法长出皱纹,没法发生改变的。 全电梯的人一直沉默着,听我侧贴着门,然后半句半句地答应。我甚至怀疑有些到四楼五楼的人舍不得出去,硬是陪我们一起到了六楼,想要听听失散多年的师生在电梯里是如何抒发漫长的、若隐若现的真情。 不知是不是这次体验深深影响了我。后来有一次,我自己也扮演了一回实诚孩子的角色。当时,我和一个跟我差不多身形的中年女人在电梯里,就我们俩,她面朝对外的门口,我背对里面的墙壁。电梯从8层往下,在5楼电影院那层人基本走光。剩下的两个妇女,一前一后,都低头看手机,刷淘宝。刷到还剩两层楼的时候,我无意间抬头,看到对方的背影,一阵激动涌上嘴边:“金姐,是你吗?”金姐缓缓转过头,有一丝无奈像彗星一样从她的眼里闪过,很快又调整好,迅速启动了应激式热情模式,两眼闪闪发光:“啊,小徐,没想到是你啊……”当我带着僵化的笑脸和金姐道别的时候,才醒悟过来。哎,人家金姐应该早认出我了,本想着低头错过,免去寒暄流程,各回各家,却被我这个实诚的徐老师,有情有礼地破坏掉了。 我有位闺蜜,很早的时候就说过我,该表达的时候不表达,不该表达的时候瞎表达。她说的很对。另有一次,我去外地参加一个研讨会。下午两点的会议,我一点半就去占位。结果在去六楼会议厅的电梯里,居然遇上了下午有讲座的准国际级别的男神!而且,整个电梯只有我们俩!按理,这时我应该激动地相认,主动地表达,加个微信啥的。结果,我全程呆立,呼吸放缓,没过一会,都觉得有点高原反应了。要知道,这只是在海拔不过几十米的六楼啊;要知道,我可是曾二进西藏、去过珠峰大本营的人啊…… 当然,在电梯里遇到熟人的情况还是少。大部分时候,大家都互不相识,要么低头看手机,要么抬头看楼梯数字。每个人都是木然的茫然的偶然的,都是你看我时很远,你看手机时很近。 最近这几年,我发现,电梯里遇到最多的是外卖小哥。有一次,电梯里站着三位小哥,我突然想起很早以前追过的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于是,我现场“综艺”起来——我猜左边眼睛细长的小哥送的是奶茶,我猜右前方大眼炯炯的小哥送的是小龙虾,我猜右后方一直打电话的小哥送的是止痛膏药。是的,不是吃的,就是膏药,因为我分明地听到右后方小哥电话里那位买家正嗷嗷直叫:快点快点快点,肩颈都痛得不行了。 除了外卖小哥,电梯里遇到第二多的是人类幼崽。被大人抱着的那些还比较老实,自己能走动的有时就有些不安分守己。不过,无论如何,幼崽还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今年八月,我和家人在岳阳旅游,住的酒店是26层。这一次,电梯里又挤满了人。我站在最前面,盯着电梯门,心里盘算着哪天回趟老家,过了一会,竟听到了叽叽喳喳的声音。我忍不住回头一看,哎呀,一只小小的黄色鸭子。 两个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站在我身后,各自小心翼翼捧着一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掀开了盖子,一只小鸭子愣头愣脑,正叽叽叽地叫。 我不禁露出艳羡状,由衷地赞美:“啊,小鸭子啊,是真的小鸭子啊。” 我低下头,仔细地专注地看着小鸭子。 那个小女孩脸上罩着一层毛茸茸的红晕,骄傲极了。 电梯升到25层的时候,另外一个小女孩也掀开了她捧着的小盒子。 哎呀,又一只小鸭子! 两个小女孩很得意地看着我。 我无限仰慕地、充满神往地说:“天啊,好可爱的两只小鸭子啊,真的是太可爱了。” 26层门开了,两个地球上最可爱的幼崽捧着地球上第二可爱的两只小黄鸭,对着世界上第三可爱的我脆脆地说:“阿姨,再见!” 可爱的小黄鸭,再见!人类最美好的幼崽,再见! 当然,我的声音并没有传递过去,电梯门已慢慢合上了。不过没有关系,我的笑容已在那门合上的最后一刻,弯下了柔软的腰,从门缝里钻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