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葭 最近一段时间,缅北很多电诈产业园被捣毁,大批电诈分子被移交给中国警方。这一消息让不少人备感振奋,也松了一口气,觉得电诈都被连根拔起了。不过,认为缅北换天就能让电诈销声匿迹的想法,恐怕还是太天真了。 电信诈骗不仅仍然存在,还把魔爪伸向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这不,最近不少警方社媒账号就发布了一种“电话手表兑换卡”的诈骗手段。很多人在学校周边的路上,捡到了印刷精美的“电话手表兑换卡”,号称是中国移动做活动,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免费获得一部价值300元的儿童电话手表。不用说,一旦扫描就会掉入陷阱,要领手表就需要进群刷单做任务,这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套路了。 套路虽旧,但是诱饵是新的。对小学生来说,这个诱饵相当具有诱惑力,很容易上当受骗。 中国儿童中心此前发布的一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报告显示,对于中奖信息等金融诈骗内容,近一半未成年人无法直接辨别真伪,两成未成年人会上当受骗。 即使被骗的未成年人没有手机、微信,也可能央求家长去扫码,如果家长防电诈意识不强,就可能上当。 其实,这种专门针对学生的电诈招数,之前就有不少。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玩网游、手游,电诈分子就在游戏论坛上发布低价销售游戏币、装备、皮肤、账号、代练等信息;针对追星的学生,则以“加粉丝群发福利”、应援打榜、完成任务赢明星签名照等名目引诱他们……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一旦动了心,很容易在诈骗分子连哄带骗加恐吓之下,偷偷地给诈骗分子转钱。现在很多小朋友自己有金额不低的零花钱可以支配,有些人的微信账号甚至关联了家长的银行卡,如果家长对小朋友的线上支付没有设限,很可能会被骗一大笔钱。搜索警方发布的警示案例,不乏小学生、初中生被电诈骗走几千上万块甚至十几万元的例子。笔者所在的小区,也发生过小学生被诈骗数万元的真实案例。 对于这些伸向小朋友的毒手,要怎么斩断?首先当然是要教会小朋友反诈的本领。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教他们如何防诈反诈,也经常发反诈信息到家长群,家长们可以时常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现在电诈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防不胜防。但是,以不变应万变,记住一点,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有馅饼刚好掉到你头上,十有八九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只要不贪小便宜,绝大多数的诈骗都不会骗到你。 此外,家长还可以对小朋友能支配的金钱进行限额。小朋友到了一定年龄,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自己支配,除了有实际的需要之外,也能增加他们对金钱、交易的理解。但是,小朋友能支配的金额,必须进行限制。如果没有限制,一旦被骗,就可能带来重大的损失。扬州警方曾经通报过一个案例,一个小朋友的微信账号绑定了家长的银行卡,还没有限制,结果,被诈骗分子骗到微信账号密码后,被连续盗刷59次,金额超过18万元。 给小朋友使用的微信,最好不要绑定银行卡,如果小朋友需要用微信支付,可以转零钱到其微信账号内,也可以通过为他开通亲属卡支付功能。这样,孩子每通过微信支付一笔钱,家长都能收到提醒,如果有可疑的支付,能够及时发现。 此外,微信等互联网应用都有“青少年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应用的功能会受到限制。比如微信的青少年模式,除了会限制访问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游戏等内容之外,也可以设置单次支付限额和每日支付限额。支付宝也有青少年账号功能,孩子用自己的账号坐公交、进行小额支付,每笔支付也会及时通知家长,便于家长掌握孩子的消费情况。善用网络应用的这些功能,也可以尽可能防止孩子被骗走大笔钱财。 就算缅北的部分电诈老巢被端了,但电信诈骗仍然无孔不入。防止被骗,还是需要每个人;炼就识破诈骗的火眼金睛,并善用科技手段,才能炼成反诈金身。 (作者是知名媒体评论员)
-
即时新闻
警方提醒“电话手表兑换卡”诈骗多发:
套路虽旧,诱饵是新的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21日
版次:A06
栏目: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作者:木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