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东山村长者饭堂用餐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 通讯员 莫冠婷 高睿 图/受访者供图 “陈伯伯、陈姨,饭菜来啦!”83岁的陈伯伯行动不便,中午11时左右,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东山村妇联主席陈浓和一名东山村巾帼志愿者拎着两盒饭菜和汤,送到老两口的家里。 今年10月21日,东山村长者饭堂办起来了,每日为村中十多位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行动不便的老人,就由村干部、社工和志愿者送餐到家。长者饭堂让该村的老人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暖心饭。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此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各地持续深化长者饭堂建设,截至今年10月中旬,广东省已建成长者饭堂2836家,到今年底全省长者饭堂数量将增至3000家。 小饭堂里的细账本 每天上午10时半左右,东山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总会迎来一辆送货车。车上载着在十多公里外的中央厨房做好的十多份长者餐,四菜一汤,有荤有素。一到饭点,老年人活动中心就成了长者饭堂,4张4人桌几乎总是满座。 “老人们五六点就吃了早饭,午饭饭点也就提前些。”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海龙介绍,常来用餐的老人中有七八位是独居老人,“以前,独居老人常常稀饭配咸菜对付一顿饭,长者饭堂落地解决了他们的吃饭大事。”陈海龙说。 东山村目前有村民2564人,其中年龄超60岁的老人有556名,当中21人为低保特困老人。陈海龙说,今年澄海区民政局开展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建设配套项目,村里经过前期统计,除了有子女做饭、能自己做饭的老人外,共有十多名老人有用餐需求。“如今确定的用餐名单已提前在村里公示,要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留守老人,为他们兜好底。”陈海龙说。 每人每餐的标准是15元,老人用餐无需支付任何费用。长者饭堂的运营经费从哪里来?东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50多万元,算不上富裕,陈海龙介绍,在长者饭堂运营资金方面,上级部门提供了前期建设资金,同时村里乡贤和热心企业也积极捐款,目前已筹集资金10万元,前期建设花费大约2万元,后续的餐食、面包、水果等大约每月需花费7000元。“乡贤和企业都很热心,我们一定要把长者饭堂建设好。” “工作人员们比我的子女对我还好。”林婆婆的孩子住在澄海县城,在没有长者饭堂时,她煮点稀饭、就点咸菜就是一顿午饭。如今,走几分钟就到长者饭堂,不仅吃得舒心,还有“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大约11时,在安顿好在长者饭堂用餐的老人后,工作人员们还会打包好饭菜,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暖心餐里的大愿景 东山村是广东各地推动长者饭堂建设的缩影。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各地持续深化长者饭堂建设,长者饭堂在全省各地的社区和村镇不断开花结果,并向建成城乡布局、方便可及、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的目标稳步推进。 在粤东,今年以来,汕头累计新增42家长者饭堂,目前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60家,力争到年底各镇(街道)至少配设1家长者饭堂。当地因地制宜分类打造中央厨房、片区食堂、邻里助配餐服务点。汕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汕头采用“政府补助解决启动资金+集体经济收益兜底保障+社会爱心捐赠汇涓成流”的模式推动长者饭堂建设,并对运营服务机构给予送餐、运营、场地一次性建设及租金等多项补贴。此外,区、县针对不同老年群体设定不同层次的用餐补贴标准,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重点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需求。 在粤西,湛江市遂溪县探索形成以县社会福利院养老大楼为中心、琴苑公园为中转配送点,进行送餐助餐的社区配餐模式;湛江市廉江市在安铺镇示范打造“党建+长者饭堂+N”模式,实行“社区组团+专职+志愿服务”的运作模式。 在粤北,韶关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配餐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筹措运营经费,已推动建成运营长者饭堂63个,力争年内在全市105个镇街实现全覆盖。 在珠三角,佛山顺德利用“众创共善”平台等资源,由财政与慈善资金资助长者饭堂项目建设,由各镇(街道)盘活闲置场地或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助餐配餐服务,推进助餐配餐服务点布局。中山组建“香山长者饭堂爱心联盟”和慈善基金,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建设,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助餐服务功能。 “让老人在家门口的长者饭堂吃上暖心饭,是全省民政系统重点推进的民生项目。”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民政系统在主题教育中深化长者饭堂建设,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并研究制定《广东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省村居、社区助餐和配餐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