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精彩落幕

生动鲜活的
劳动教育教师大群像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2月01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林文惠

     参加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成果展示会的教师留影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文/林文惠  图/主办方提供

  

  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成果展示会日前在越秀区少年宫顺利举行,至此本次比赛完满结束。本次比赛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旨在促进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赛是推进劳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将会为广州劳动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成果展示会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所负责同志邹立波对比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大赛项目设计完整,组织有序,过程严谨,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劳动课程与理论闭卷测试、模拟课堂展示、主题演讲、劳动项目案例汇报、情景答辩……自11月3日起,来自广州市11个区的92位老师在决赛中比拼劳动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充分展示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风采,勾画出广州市劳动教育教师大群像。

  

  奋斗精神 躬耕教坛,行稳致远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与其他学科相比,劳动教育显然是一片相对崭新的领域,众多难题横亘在劳动教育教师面前,要求他们去开垦,去耕耘,去创造。

  “我始终相信:奋斗是成长的阶梯,是实现梦想的桥梁。”成果展示会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的阮薛潼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了参赛心得。回望参赛历程,阮老师表示,针对每一项比赛项目,她都经历了多次的试讲和研讨。每一次试讲都让她发现新的问题,每一次研讨都让她获得新的启示。如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老师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将奋进之路走得更深、走得更实。

  对劳动教育的满腔热血不仅停留在比赛前后,更落在了劳动教育教师的日常生活里。“我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奔跑到周围的农田向农民伯伯学习怎么种菜。”在第二轮比赛的主题演讲环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曾翠琼老师动情地讲述自己的劳动育人故事,“我申请加入了生物科组,开启了校本劳动课程的研究,探索更多跨学科融合的路径,比如:土壤板结、种子萌发、蔬菜病虫防治、无土栽培等问题。”她奔走奔忙于农田里、课题上、教研活动中,走出了个人专业成长之路。

  这是广州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奋斗精神的生动缩影。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结束不是终点,他们将以“奋斗者”的姿态为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

  

  公益精神 师者大爱,育人润心

  

  劳动教育同时也是爱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劳动教育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发展道路上无疑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

  当班上出现一个这样的学生——他患有先天风湿性关节炎,他的手部动作缓慢又奇怪,此时,劳动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是否还要让他加入课堂活动?是否有适合他的劳动项目?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何琪伟老师选择用更有温度的劳动教育去鼓励他,去引导他。何老师在设计劳动项目时,会特别思考哪些环节和内容是这个学生力所能及的,手把手地带着这个学生做,陪伴着学生完成劳动实践。

  “今年,这位男生已经高三了,他的目标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何老师分享了这个故事的最新进展,“国庆时他发信息给我,告诉我,正是劳动课的农业生产项目,让他体验到劳动的美好,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从而确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学生装在心里,把爱融在教育实践中……广州劳动教育工作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在深耕劳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让劳动教育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功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精神 用“新”探路,向“新”生长

  

  把“炭烤生蚝”搬上课堂,让“嫁接蟹爪兰”融进课程,广州市南武中学的董兆津老师从劳动课程项目的开发设计发力,让劳动教育出新出彩。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从多次市区教研活动中汲取养分,在研读《新课标》的过程中更新知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多个劳动课程项目,让劳动教育换上了有趣有益的新面貌。

  据董老师介绍,除此之外,还有“草编蚱蜢”“手绳编织”“拆装风扇”等劳动课程项目,广受学生喜爱。在董老师的劳动课堂上,不仅能学习到种类丰富的劳动技能,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铺垫,使得学生能有更多可选择的方向。

  在广州劳动教育教师队伍里,像董老师一样善用创新,突破劳动教育的瓶颈口的老师还有很多。从“萝卜的一生”到“我是超市小员工”,从“艾乐无穷齐创造”到“织梦成真”,从“海潮涌动”到“礼裳中华”,一个个生动的名称对应着参赛教师们精心设计的一个个劳动项目案例,这些项目案例从课标要求与学生学段特点出发,最终又落到生活实际,是助力学生培育劳动精神,提高劳动素养的金钥匙。

  以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郑洁琦老师的“海潮涌动”海洋文化主题劳动项目案例为例,因地制宜设计劳动项目,引领学生对海洋的探究,注重从区域产业特色和学校特色文化出发,选择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水手结手工劳动内容和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的现代3D打印技术,并对其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了解海洋相关的文化,并对海洋、海域和领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头脑里树立创新思维,在行动上拿出创新魄力,在工作上探索创新招法,广州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将持续擦亮劳动教育的创新底色,使其成为教师队伍前进的动力和底气,深度激活劳动的育人功能。

  如果说爱是教育者的初心,公益精神是劳动教育教师们最初的起点,那么奋斗精神则是公益精神的延续,创新精神是劳动教育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公益精神、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串联起来,就是广州市劳动教师团队的核心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将助力广州市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