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辩证方法论超越时空之争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2月01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袁汪洋

  ■袁汪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蕴含着世界观的丰富拓展,也蕴含着方法论的创新超越。

  现代化是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深刻转型的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进步趋势,通常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的行为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延伸。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探索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路径,蕴含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方法论。时间起始于工业革命、空间肇始于西方的现代化源头,决定了地处东方的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是一种后发的现代化,难免处于古与今、东与西的时空纠葛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方法论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消弭并且超越时空之争。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特征

  

  在本源的意义上,现代化就是追求和实现现代的文明状态,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现代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互动中,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演进过程。马克思洞察了大航海时代以来历史变迁的全貌,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打破了此前各国之间的隔绝状态,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真正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考察世界现代化发展史,西方国家以率先开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奠定其现代化“先行者”的地位。但是现代化“先行者”的地位并不意味着西方能垄断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既然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和进步方向,那么非西方国家也必将走向现代化,这只是现代化发展的先后次序问题。

  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当今世界现代化具有五大特征——即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治理,这些普遍特征超越且适用于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制度文明。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在城市发展第二、三产业并吸纳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上取得显著成效。有数据显示,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22年末已经达到65.2%,城镇化率超世界平均水平。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支撑,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2%,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信息化是指大力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等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洞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牢牢把握信息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2022年我国网民规模10.67亿人、网上零售金额13.79万亿元,都居世界第一,以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趋势,表现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加强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化水平,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的发展与世界更加紧密相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以上,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享有“世界工厂”的盛誉。现代化治理是保障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它强调民众参与、多元化社会结构、透明化的政权运作,促进公正和公平的社会进步。中国式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制度的潜在优势有效转化为现实的治理效能。美国哈佛大学的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超过90%,中国民众认为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更有效率,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高效治理效能。因此,从当今世界现代化一般具有的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治理五大内涵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东方样本,遵循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现代化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立足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致目标,但是基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并没有固定模式和标准举措。世界现代化是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和照抄照搬的发展道路,“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是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也不是20世纪苏联东欧现代化的再版,而是站在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发展基础之上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国特色——即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方面。我国14亿多人口远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型体量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全面发展的内在尺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承续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基因,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色。总之,从历史传统、文明特性、制度优势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立足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民族特征。

  

  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方法论中探索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现代化是囊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内的系统转型和整体发展,但是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特定场域的产物,有其演化发展的时空方位和历史传统。从时空的维度看,现代化最早兴起于西方世界,随后向全世界扩展。中国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回应外来的挑战和冲击,表现为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文明的交流交锋交融历史过程。探索迈向现代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一定是对国家现状与现代化要求的科学审视,在相互对照中尊重差异、在交流借鉴中促进融合,进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明确方向和寻求内生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中推进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的普遍性方法论,就是寻求现代化发展趋势中的相同元素进而在融合中形成互补的效果、在催化中形成协同的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的特殊性方法论就是将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同中国特色紧密结合、互相作用的耦合过程和融生反应。从此,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已不再局限于西方,而是在应用于东方的过程中被注入新内涵、得以新发展。对于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理解和探索已经历深刻的中西融合和时代叠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已经大大拓展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只面向本国国情的特殊性层面,而且也面向与世界互通、与他国互鉴的普遍性层面,从而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启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辩证方法论,既立足中国实际又为其他国家树立成功典范,突破发展困境,超越时空之争。

  (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是广州美术学院学术提升(21XSB32) 《本体与逻辑双重视阈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