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永久保密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1月03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严萩平

  □严萩平

  

  清晨7点整,小C如老G在世时一般,挂上唱片,冲好咖啡,揭开窗帘,朝阳如洪水般倾泻而入。

  放眼望去,窗外的松柏树下,石墙内,无数小小的墓碑在阳光下闪着光——准确地说,是墓碑上的电子屏在闪烁着。这里是一片电子公墓。近百年前,有学者提出:“人类最后的死亡是亲友和邻居所公知的死亡,即‘社会性死亡’。”基于这个理念,AI工程师老G主导开发出了这种全新的墓葬形式——电子墓。原本老G只想做一个网站的,但后来他还是保留了这些实体电子墓碑,主要还是为了让后人有个前来悼念的地方。这块墓园无偿向全社会开放。传统的扫墓方式早就被人遗忘,但这片墓园的氛围却莫名被那些希望能有地方寄托思念的人们所接纳,将亲人的骨灰葬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

  小C是老G的孙女。老G两年前因病故去后,她就成了这片电子墓的新任“守墓人”。老G的骨灰也像所有人一样,被收藏在小小的一块电子墓碑里,墓碑上的电子屏通过芯片接入互联网,并通过AI技术自行根据墓主人的DNA信息,不断收集、分析相关的大数据,更新着电子墓上的墓志铭文字。例如,陈××的墓志铭上写着:他编纂的小说集至今销量21547册,其中一篇《××》于2056年被纳入小学三年级课本;刘××的墓志铭上写着:他参与设计修建的城北白桥于2048年3月被拆除重建,他的儿子刘××亦是业界知名设计师,参与了重新设计白桥方案……更新的墓志铭事无巨细,仿佛墓主一直活在大家身边。这些墓碑的存在形式都是老G当初的设计,内容全由AI执行更新,不假人手。

  作为第一代电子守墓人,老G曾亲自定下电子墓的运营规矩,其中一条“为了保证真实性,绝不允许随意改动墓志铭”,这里的守墓人都当作铁律遵守,从未去干扰AI的信息收集与更新。小C记得老G生前常说:“我们不仅仅要为逝去的人服务,还要为活着的人服务。这些的墓志铭有一天一定会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小C不明白,墓志铭何以会产生“社会效益”?她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爷爷的原意或许是“社会效应”?但那又是什么意思呢?她不明白。

  这天,小C正主持一位刚去世的老者的墓葬仪式。一位男人挤过层层包围着墓碑的悼念者,怒气冲冲地喊着:“老G!快出来,你怎么没按要求修改我爸的墓志铭?”

  “您是谁?爷爷已经去世两年了,且我们不会随意修改墓志铭,所有记录都是AI客观收集并更新的。”小C不得不停下仪式,语露不悦。

  “我不管!老G收了我的钱,就得做事。”中年男人的话引得周围的悼念者议论纷纷。

  “爷爷会收钱改墓志铭记录?这不可能!”小C不相信爷爷会为了钱违规,她耐着性子说:“请您到办公室稍等一下,我们一会再聊。”男人骂骂咧咧地被其他工作人员拉走了。

  忙完眼前的悼念仪式,小C单独接待了那个男人。

  对方一直很激动:“我爸可是知名的大学者。两年前,有人举报他本科毕业论文涉嫌造假。这算多大件事呀,能跟他后来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相提并论吗?居然还被记录在墓志铭上,来来回回被多少人看到呀?这是毁人清誉啊!老G答应我,只要给钱就会把这条记录当垃圾数据删除,可两年了还没动静。”男人瞧小C一脸不相信的表情,生气地说:“你别不信。你好好查查看,我听说老G可没少干这样的事情。”

  小C将信就疑地查阅了电子系统日志,她果然发现老G真的以管理员的身份,多次绕过AI,偷偷修改过墓主人的电子墓志铭,而且爷爷账户里还有详细的多笔不明来历的收入流水,说明爷爷的确有“收钱办事”,而且还不止一次。最后的记录可以看到,那是一大笔财富,最后被转移到了另一个账户,爷爷名下的账户在他生病去世前几个月便清零了。一阵寒意涌上小C心头,难道这就是爷爷常说的“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

  小C很好奇,自己是爷爷唯一的后人,却并不知道这笔钱去了哪里。这的确不像是一生爱惜名誉、清正廉洁的爷爷会做的事啊。

  她去银行查了一下那笔钱最后去向的那个账户,竟是一家慈善基金的账户。爷爷把这笔钱不记名地捐掉了。小C更困惑了,爷爷究竟为什么这么做?

  让小C奇怪的是,那个男人来墓园大闹一场后,老G篡改墓志铭的事已经迅速传得尽人皆知了,但似乎没有产生她想象中的强烈社会反响。刚开始还有人在墓园官网上留言讥讽甚至辱骂,一些媒体也来墓园假装扫墓,偷偷查阅某些知名墓主人的信息。不少墓主的后人也赶来扫墓,其实是逐字逐条地来查询先人的墓志铭,生怕有什么不好的事被曝光或被仇人花钱偷偷篡改。最后,墓园不得不加强管理,严格按扫墓规矩要求来访登记,只有亲属同意才可以进入墓园查阅墓志铭,同时为老G的行为进行了公开道歉。不久,那些留言批评的人收了声,事情表面来看慢慢得以平息。

  但小C发现,私下开始有人来找她修改墓志铭了。刚开始,她直接拒绝,还大声质疑:“我们不能随意更改墓主的墓志铭!所有信息都必须真实,要不然我们怎么对后人交代?”

  但有一天,又有一个老妇人找上门来。她一脸愁容:“姑娘,你可得帮帮我,帮我删掉老伴的一段墓志铭吧。要多少钱我都给。”

  小C愣住了。那老太太急得落下了眼泪,说:“我的老伴89岁去世,在儿孙的眼中,他一直是一个专一、顾家、负责任的男人。可我刚刚来扫墓,发现墓志铭上更新了一条记录,说他有一个私生子成了大人物,还承认了他们的关系。这事如果被我儿子和孙子看到,那整个家就要乱套了!”

  小C突然想起自己与之前那名男子的对话。她当时问对方:“您父亲一生的成就那么多,至今人们也没有因这一条负面记录就否定了他一生的成就,您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那男子说:“一个污点可比十个闪光点都让人印象深刻。人一生总会有做错事的时候,现在人都去世了,你们这破墓碑何必非要去翻他那些不光彩的旧账呢?”

  看着眼前的老妇人,明知道丈夫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却宁愿花钱去帮丈夫掩盖,也不愿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活着的人的生活,小C有点明白爷爷了。她想,爷爷当初说的那句话确实是“产生足够的社会效应”,他应该是在担心AI不近人情,会产生不利的社会效应,他其实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不仅仅要为逝去的人服务,还要为活着的人服务”,只是他那时并没有想到良策,所以才会绕过AI,对墓志铭做一些“收钱办事”的修改——他如果不收钱,当事人想必也不会相信他真的会“做事”。但爷爷并没有私吞那些钱,而是捐掉了所有收入。

  老妇人最后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小C。妇人说:“唉!墓志铭不就是为了给活人看的吗?内容真不真实很重要吗?”

  一瞬间,小C想起了武则天的无字碑。她最终同意了老妇人的请求,收钱帮她修改了墓志铭,并答应永久保密。老妇人欢天喜地地离去了。

  小C想,有些事确实不能全依赖AI,墓志铭的后期操作必须尽快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