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鳖与酱油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1月18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王晖

  □王晖

  

  鳖,俗称甲鱼、团鱼、水鱼。在民间,它还有个更通俗却不中听的称呼,叫王八。

  有一则故事,说某外地人去无锡会友。到朋友家,朋友不在。朋友老婆说:“他鳖里去了。”这个外地人闻听,一头雾水。请教后,方明白,原来,无锡话中,“网吧”和“王八”同音,朋友老婆说话惜字如金,将两字地点名词生生俭省成一字动物名词,便极自然地转换出一个“鳖”字来。

  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中,工商界红人冯永祥、沪江纱厂工程师韩云程们,每逢夸赞某事或某物,张口闭口间总言:“简直妙不可酱油!”

  当年,读这部小说,看到书中人物口吐“妙不可酱油”之句,总简单视作是沪上商圈中人在无事磨牙、插科打诨而已。甚至,认为身为作家的周而复已黔驴技穷,只会给书中人物设计一句自认为风趣幽默,实际上笑点极低的滑稽语。后来,听郑逸梅述说旧日文化人故事,得悉民国年间,上海滩有位知名电影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徐卓呆,他和妻子华端岑研制了一种味道鲜美的酱油,起初无偿赠予亲戚朋友享用,后见要的人太多,竟把这自制调味品起名为“良妻牌”酱油,定下价格,在市面公开售卖。性格滑稽而富有商业意识的徐卓呆,此时笔名“酱翁”,又号“卖油郎”,还请沪上名画家钱瘦铁书写了“妙不可酱油”五字,印在所用信笺上,借助自身人脉广博,于交往中搭风宣传“良妻牌”酱油声誉,大力拓展销路。

  徐卓呆所言“妙不可酱油”,为成语“妙不可言”的蜕化语;因“言”与“盐”同音,寓意既然有“妙不可盐”,自不妨有“妙不可酱油”。这才晓悟,正是徐卓呆的精心策划和钱瘦铁的妙笔助推,才使这条“成语改良加长版”俗语,在当时沪上日常生活间和反映上海滩人物经历的文学中,得到如此广泛的采用。

  油嘴滑舌者,对语言使用多异常敏锐。他们每于戏谑谈笑间,不经意地逾越语言常规的樊篱,突破句式固定的窠臼,拓宽语意传统的疆界,从而对语言创新作出贡献——这,是我多年静心观察语言现象,获取的点滴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