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柳色如烟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2月10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鲁先圣

  □鲁先圣

  

  春天来了,长满柳树的河边最先奏出春天的乐章。

  济南的环城河两岸,清一色的柳树;大明湖边,也都是柳树;著名的72泉群里,更是柳树的天下,所以,济南自古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与济南大明湖小沧浪园的这副对联有得一比的是扬州瘦西湖的“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千里之外,扬州的大运河两岸,杨柳依依,柳色如烟。这副对联成为扬州廿四景之一“西园曲水”的代名词,镶嵌在石坊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意境幽远。

  济南的泉,寒冬腊月依然温润不结冰,每个泉边都有柳树,一开春,柳树就发芽了,最先报告春的消息。

  唐朝诗人韦庄的《台城》如是描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与岸边杨柳一起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堆烟叠雾的杨柳绿遍十里长堤,衬托出大自然生机勃勃、逢春必发的万千景象。

  如果要说柳的浪漫和凄婉诗意,首推宋代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宋词中的代表作,把河岸之柳带进了千年词坛,每当诗家词人到了河边水岸,哪个不发“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吟诵!

  如果说哪首咏柳的古诗最为著名,当然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把杨柳曼长披拂的枝条形象,比拟成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活了。然而,更妙的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它裁出了春天。

  杜甫的《腊日》有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也是歌咏杨柳的名句。诗人说,忘忧草还承受着雪色寒气的侵袭,可是,柳树的枝条已经开始吐绿,报告人间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是把柳与春风联系在一起。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

  与柳有关的,还有一段雅事。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当年应考,他考试时,一时不好写开头,就写“自二柳夹泉以来”,其实这是他在路上看到一眼泉两旁有两棵柳。考官不知道,以为他写的是典故,就送了他“柳泉居士”称号。

  蒲松龄的家在蒲家庄,早年有井清泉涌流,外溢为溪,大旱不涸,称满井。最初蒲家庄也由此得名满井村,至明朝末年,蒲姓日繁,因而村始易为今名。当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后人又称之为“柳泉”。蒲松龄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搜集创作素材,“柳泉居士”从此名传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