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这一天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2月10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陈启银

  □陈启银

  

  过春节的习俗大同小异。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过春节。

  过春节的习俗本来就是不断演绎发展的,庆祝也罢,提倡也罢,放爆竹、贴春联、敲锣打鼓舞狮子划旱船、吃年夜饭等习俗,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丰富起来的。我始终觉得,驱怪之说代表的是祖先早期生活对未知的恐惧和警示,吃团圆饭是先辈对处于饥饿状态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现在什么都显得淡了是因为什么都有,恰恰才是过年的本来面目。

  《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意思是:“万物虽然纷纭繁杂,终究会各自返回根本。返回根本就叫作清静,这种清静就是回复生命之本。回复生命之本,就是把握了生命的永恒规律。”

  我把它当作过年的两重寓意:回归与出发。

  回归,是我们过春节最深沉的感怀,就是不管走到哪里,走多远,身在何处,都不忘了从哪里出发。一天是小回归,一年是大回归。这一天,小回归与大回归重合,不远万里回到父母的身边,一家人团圆、团聚,是子女向父母、夫妻向家的回归,是他乡向故土的回归,让心理得到真正放松。这一天,在吃饭前举行祭奠小仪式,晚上给亡故的老人送灯,是生者向亡者的回归,是来处向去处的回归,让灵魂得到安宁和清醒。这一天,要守岁到最后一秒,是一天向一年的回归,是起点向终点的回归,是拿起向放下的回归,让精神得到喘息。

  出发,是我们不能失去的希冀,是重新打出去,与回归连成一体。如果说回归是收回拳头,调整呼吸,过了这一天这个阶段,又必须重新面对全新的时间和世界,一步步地前行,再慢慢地打出去。好也罢,不好也罢,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一切都还来得及。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新的年轮已经在面前徐徐展开,只管勇敢地迈开步伐。过完零点的那一刻,我们在时间上的起点又是一样的,是新的生机,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新的成长。人不误时,时定不负人。

  过春节,是一年之中年、月、日、时结束与开始交接的时候,本身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因最大的是年轮交替,便在更大的空间赋予它意义:赋予它年味便有了许多过年项目,赋予它传统便有了特色文化,赋予它热闹便有了普天欢庆,赋予它故事便有了火红色调。怀念过去的热闹,是因为那时平常太冷清。怀念过去的丰富,是因为那时生活太清苦。怀念过去的娱乐,是因为那时文化生活太单调。怀念过去的情怀,是因为那时知道得太少。现在大不一样了,可以选择的太多,平时的生活虽然也艰难,却已经没有了饱腹之忧。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已经普及,选择什么方式放松都有空间。过去只有过年才有的好日子,都被现在的我们在平时过完了,过年又怎能不显得冷清!

  过春节的祝福语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祝福语不只是一句好话,而是从古到今遵循的规律,人生的目标和行走的轨迹。智慧的人深耕力行,平庸的人一笑了之,平淡的人默默照做,愚蠢的人反唇相讥,觉得都是假的。

  不要说怀念儿时过年的场景多么美好,其实跟现在的孩子们一样有高兴和烦恼,只是岁月把烦恼选择性地遗忘掉了。也不要担心过年的习俗越来越少,其实过去的年俗并没有那么丰富,毕竟条件有限,只是时间的累积才显得那么多彩和有味道。传统的年俗少了,必然会有新颖的年俗加入。年俗永远不会消失,只会变成另一种形式存在下去。

  理解了过春节的本质和内涵,心里有年,重仪式也罢,重内容也罢,都是在过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用千篇一律。我年轻的时候去凑过热闹,成家后喜欢宅家,中年时喜欢去旅游,而现在喜欢清静,好像都没有错。

  过年很隆重,也很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