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相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22级
我妈说我小时候学走路学得很快,她扶着我走两步就放手了,我摔了几跤又爬起来几次,就学会了。她说我像是非常急切地想要探索这个世界,走得那么快。的确,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我走过许多路,不同的路总有不同的走法。
一
初中的时候,我是走路上下学的。夏天下午两点的太阳火辣辣的,却正是我结束午休要去上学的时候。地面的热气蒸得人脸滚烫,我却没来由地要和太阳较劲,不想被伞束缚,宁肯晒得冒烟也懒得打伞。走这样的路总是难熬的,因此我走得很快,恨不得飞到学校去。大部分的时候,还是我一个人走,因为我不喜欢等别人。但就算是这样,这条路也还算是有趣。路上有两段长而连续的路,路上铺满了红色的方形地砖,一块砖头的长短正好是我的鞋长。我最喜欢将整个脚完整地踩到砖头上,暗自规定自己不能碰到砖头的边际,然后隔一块砖头踩一次。这需要非常专注,眼睛要紧盯着砖头,脚后跟落脚的位置一定得谨慎,不能离边线太远,更不能越出边线。稍有差错,心里便懊悔无比,暗想“游戏失败”,但又马上调整好脚的位置,重新开始“游戏”,继续向前走。这样自娱自乐地走在路上,就算额头淌满汗水,也不觉得那么难熬了。阳光的毒辣也似乎减弱了几分,感觉一下子就到学校了。冬天也是一样的,虽然南国的冬天不至于太寒冷,但寒冷的风也能迎面刮得人脸生疼,我也是一样低着头,一边玩我的“踩地砖游戏”,一边快速地走在学校与家之间。
只有春天快到的那几天,能让我在走路的时候把头抬起来。红色地砖路旁,种满了一排不知名的树。北风脱落了它们的叶子,当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光秃秃的枝条上就能看到一点点的芽儿冒出来。最初的时候,芽儿是淡黄色的,零零星星地分散在少数的枝条上。没过两天,嫩绿色的芽儿就遍布枝条,再过一天,又能发现那些芽儿都成了叶子。叶子很快铺满整棵树。这样的时候,天气正在一天天变暖。每次走在路上,我都能欣喜地发现这些变化,一天一个样。那些树散发的生命力,也好似在轻轻催促着我加快上学的步伐。
散步也是走路的方式之一。我家是在一个海边的城市,吃完晚饭后,我偶尔会到海边的公园散步。去海边散步不像上下学,是没有目的地的,走到哪儿就是哪儿,想停下随时可以停下,可快步地走,也可慢悠悠地晃荡。夜晚的海是黑色的,只能听见海浪的声音。海浪一阵一阵地拍打着堤坝,那声音时而像动情的呼唤,时而又像悲凉的倾诉。不远处有座灯塔,一阵一阵地闪烁着。我喜欢慢慢地走在海边,望着那座灯塔朝前面走,思绪却飞向了大海的深处。
二
爬山也算是一种走路。山上的路有好走与不好走之分。有的山路陡峭,台阶与台阶之间距离大;有的山路甚至没有几级完整的台阶,只有满是泥沙的土路或石块儿铺成的路。走这些路就要格外小心,必须盯着前面的路,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当;有的山路就好走多了,台阶之间距离适中,或是建好了山间栈道,人不需要常看脚下,也能顺顺利利地走,此时的注意力就能放在山间的自然美景中了,一座山爬下来,也不算太累。我享受能全身心投入风景中的山路,却也会选择不那么好爬的山路,因为征服一座险山带来的成就和快乐,并不亚于看风景带来的。
曾经我总将爬险山的乐趣寄托于爬到山顶、看到异于寻常的景色,或是有更开阔的视野。但有一次,父亲与我一同去爬一座开发得不太完全的山。据说山顶有座古寺庙遗址,为过去贤士大夫游宴唱诗之所,父亲说他想去看看。那山路甚是崎岖,我们去的时间也不太对,恰是早秋十点多太阳正猛烈的时候,爬山过程中的阴凉处不多,我们带的水也不够喝。山爬到一半的时候,我又渴又累,一度体力不支,因为在此之前,我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样强度的运动了。我无数次地想“要不下山算了”,却又被“来都来了”以及想满足父亲去参观那座寺庙的愿望打消了放弃的念头。然而到了山顶,出乎我意料的是,那座寺庙只有一半,另一半只剩下断壁残垣。如果只是这样也罢了,进到那一半残存的寺庙里,一个跷着脚的和尚用手机正刷着短视频,旁边桌子上贴着微信支付的二维码,一旁放着待售的香……纵使这座庙有种种浪漫的渊源,看到这突兀的情境,我也是失望得透彻。疲惫、失望挤在心头,化成了委屈,我竟一下子掉了眼泪。下山以后,父亲说,他当时看到我哭了,很是自责。同时他也笑话我,说:“人生也不是事事都能有好的结果呀,可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结果上。”我想他说得有道理,毕竟除了看到最后的风景,我起码征服了这座山,这也是我的另一种收获。
三
关于走路,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感悟。读高中的时候,我常常争分夺秒地走在学校的小路上,生怕走慢几步就少做一道题,有时甚至走在路上还在看词汇书;但上了大学,我却不再那么急匆匆,常常放缓了步子,迎着早晨的微风,观察着校道上花草树木的四季变化,再进到教室,从容地打开书。因为我知道,就算走慢一点也不会影响我的效率,我这一整天还是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的。
我想,这世界上的路千千万万,走路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不管走什么样的路,怎么走,只要走起来,就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