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举 据广东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报道,部分聚合平台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暗中将乘客的订单转售给其他平台,并在此过程中层层抽佣。广州网约车司机张先生发现,自己获取的订单是经几个聚合平台层层转卖的,这导致自己一单收入相比乘客支付给平台的费用少了22%。张先生还发现,有的聚合平台订单抽成高达40%。 此前,在解放日报的调查中,记者通过某平台下单,系统显示订单被派发给另一个平台的司机。单程共计11.77公里,用时35分钟,共支付车费40.2元,司机实收金额仅30.82元。也就是说,近四分之一的费用被各类平台收取。此类现象无疑是对司乘两端权益的侵犯,也暴露出行业监管的薄弱环节。 这些奇怪的现象,是由聚合平台这种商业模式特点导致的。 所谓聚合平台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众多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公司合作、面向乘客并匹配供需信息,共同提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平台。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平台上,有多家小的网约车平台,这些小网约车平台背后,可能又有更小的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仅将驾乘双方“撮合”到一起完成出行服务,平台本身不提供网约车运力。这种多层聚合模式,造成了一些新问题。 首先,多层平台结构下订单被转卖,每一层转卖都会抽佣,最终的抽成比例大幅增加。2022年,交通运输部开展“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要求做好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当时,各大公司公布的抽成比例上限多在18%至30%之间,30%也成为业内抽佣的隐形“红线”。然而,聚合平台多层抽佣后,不少订单收取总费用远超订单金额的30%,有的甚至被抽取近一半。 多层抽佣还涉嫌欺诈问题。根据解放日报的报道,有订单全程36.86公里,乘客实付140.13元,但在平台的司机端,则显示乘客实付116.92元,司机扣完佣金到手只有86.79元,不但抽成比例高达38%,而且还隐瞒了乘客支付的23.21元。 更重要的是,多层聚合下,会导致用户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下降。 网约车之所以能做到更安全、更好的服务,一方面是因为网约车的技术更先进:网上下单,司机、乘客身份、订单信息完备;GPS可实时获取车辆位置;车内有录音、摄像,这些技术措施不但可以防止司机绕路,还能提升乘客安全。更重要的是,网约车的资金流,是先进入平台,这就使得平台可以用调整返点、奖励等方式,精细地调控运力,对司机进行更细节的管理,服务越好的司机,收入越高,这就激励司机做好服务。 但聚合平台,存在多个层次,责任分散,每一层都尽可能多抽佣,而少返点、少奖励。多层抽佣之后,司机的报酬已经很少了,又得不到奖励,平台对司机的管理能力也就随之下降。 某种程度上,这样就形成了司机和聚合平台的一种默契。司机觉得,我报酬少一点,但平台管得少,我就自由一些。而平台觉得,既然我抽佣高,抽佣层次多,司机收入少,那么,就少管司机,门槛放低一些。但就在这种默契之中,聚合平台的安全、服务质量就会下降。 聚合平台的关键问题是,分散了责任,没有人兜底。一般来说,自有运力的网约车平台,会对整个服务有一个兜底性的担保。即便像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虽然平台上的商家都是独立法人,但平台仍然要承担责任。出行服务,一旦出事,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损失。但聚合平台上,很多平台本身规模小、管理差,出了问题,既无意愿兜底,也无能力兜底。 对此,监管部门要有积极作为,不能放任聚合平台不断拉低行业的安全、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行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专栏作家)
-
即时新闻
网约车聚合平台多层抽佣 监管部门应有积极作为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4月23日
版次:A05
栏目:今日论衡之民生关注
作者: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