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迳下村装配式农房具有低碳智能等特点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玉霞 孙牧 7月18日,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一个工地上,土地平整或建筑主体施工在有序进行,不同于传统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此处一派整洁之象。这里是迳下村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现场,两栋已完工的装配式示范楼宇立于青山绿水间,简洁大气。据介绍,今年年底,这里将交付逾200栋房屋,为迳下村村民开启全新的绿色智能生活。 这是广东省推广应用农房建设领域新型建造方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推动农房质量安全、建设水平和农房风貌持续提升。以此为基础带动的乡村公共设施、生态和精神文明等建设,共同助力一个个乡村变得更加和美。 迳下村新型农房建设,革新环境和生活 “我们家的房子现在正在打地基阶段,希望今年年底就能第一时间入住新房。”在迳下村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现场,村民小陈对羊城晚报记者表达了他们对新房子的期待。据介绍,由于他们原有的房子比较老旧,且周围环境比较脏乱,因此当知道有建设新农房的规划时,他们家第一时间签字同意,“这么敞亮整洁的居住环境,正是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多余的房子还可能做民宿。”站在迳下村示范楼宇前面,小陈满心欢喜。 与很多旧村改造的居住楼宇采用的高层设计不同,迳下村的新型农房为三层设计的独栋楼宇,每层层高达3.3米。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批新型农房均采用装配式模块化施工,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同时,采用了全屋智能设计,示范楼宇内,全屋共有智能安防、照明、家电、影音娱乐等25个智能化设备。未来村民入住后可根据需要灵活增加智能家居模块,满足各类智能使用需求。此外,该批农房全面体现绿色低碳理念,利用屋顶建设光伏系统,将屋顶变为发电设施,给电动汽车、室内设备供电。300平方米的新型农房,月均发电可达870千瓦时,光照充足时完全可以实现用电自给自足。” 整村建设,从建好房子到建文明好村庄 黄埔区龙湖街道办事处主任杨吉龙告诉记者,迳下村在改造过程中尊重村民自主,属于整村改造,由政府牵头,从规划选址、户型设计、施工单位选取、配套完善等方面提供全程高效服务,新农房建设与村庄环境、配套提升相结合,从建设好房子开始,进而建设好村庄。迳下村第一书记黄国威介绍,整村改造规模为282栋,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根据村民需求,基底面积100平方米的楼宇建设数量最多,占比约七成。 近年来,在农房建设领域,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印发《广东省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行动方案》《广东省农房建设绿色技术导则》《广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指导各地开展绿色农房建设或改造,探索装配式农房、建筑光伏一体化农房等新型农房建造方式,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和农房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新型农房的建设,令迳下村获得了更大的农田和产业布局空间,乡村经济更具活力。而随着乡村环境整治、整体风貌的提升,乡村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等的建立和举办,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在进一步丰富。 点评 新农房建设“迳下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周文表示,广州市黄埔区迳下村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新型农房,已成为广东省积极推动农房建设工业化、绿色化的标志性事件。 周文指出,在规划布局方面,该项目延续了原有村居对于地形地貌的顺应方式,依山就水,体现出因地制宜、深池广树的岭南聚落精神与特点;在建筑风貌方面,以造型明快的白墙灰瓦、较为充裕的通风采光条件塑造适应岭南气候特征的现代建筑功能空间,美观与实用高度统一;在绿色建造方面,该项目采用了建筑装配式建造方式,灌浆锚固组装约18天即能完成土建工程,有利于效能提高、节能减排、品质控制、安全保障,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引领未来乡村建设标准的探索与建构;在节能低碳方面,项目创新设计建造“模块化装配式BIPV光伏屋顶”,以及应用“光储直柔”系统来一体化解决发电、自用及并网等问题,在技术创新的转化应用方面走在行业前端。 他认为,总体上看,新农房建设“迳下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广东省绿色农房建设充分考虑适应岭南气候特征、传承岭南建筑文脉、体现岭南建筑风貌,取得较大的进步。近年来,广东省住建厅及各级住建部门在绿色农房建设的设计研发、标准制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响应了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装配式建筑等发展方向,储备了充足的领先技术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