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官宣!化橘红“药食同源”

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破除多元化开发瓶颈,力争4年内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8月27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詹翔闵、全良波、柳卓楠、陈杨官

     化橘红是化州独有的中药材,“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 受访者供图

     化州年产化橘红鲜果6万多吨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詹翔闵 全良波 柳卓楠 通讯员 陈杨官

  

  化橘红药食同源!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化橘红、地黄、麦冬、天冬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这标志着产自茂名化州市的道地中药材化橘红“药食同源”得到认定,化橘红产品能够进入更多的销售领域,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的产业发展迸发新动力。

  

  此前仅药用,产品推广销售受限

  

  公告显示,本次公布的4种新增食药物质,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药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充分考虑其在我国的传统食用情况、地方需求以及国际管理经验,并经试点生产经营和风险监测,综合论证确定。

  公告明确,化橘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收载,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化橘红在广东、广西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泡茶、煲汤、炖肉、入菜、传统方式制作饮料、糖果、蜜饯果脯和糕点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食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化橘红正式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将有力促进“化橘红之乡”化州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此前,尽管化橘红具备“药食”两用历史,在药典中有收录,但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却没有收录。因此,化橘红法理上仅限于药用,尚不能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导致化橘产品类别不丰富,产业链有待延伸,产品推广和销售受限。

  鉴于此,茂名和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动化橘红增补进入食药物质目录申报工作,于2020年年底筹划,2021年年初启动,2022年起全面大力推动,开展各项化橘红安全性评价工作,直至此次化橘红“药食同源”得到认定。

  

  乡村振兴果,全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元

  

  化橘红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是化州独有的中药材和地方资源,明清时期被列为宫廷贡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广东省列为立法保护的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化州已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鲜果6万多吨、干果1.2万多吨,从事化橘红产业人员超35万人,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2亿元。此外,当地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 化橘红质量等级》等10项地方标准,构建广东省化橘红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技研发中心,创建1个化橘红产业“博士后工作站”,取得国家专利技术30多项、欧洲发明专利4项、国家保护处方3项。

  近年来,化州市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引导第三产业逐步实现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焕发产业新气象。下一步,化州市将全力推进化橘红3年种植面积倍增等七大行动,力争4年内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10年内突破千亿元。

  

  双重属性获认可,有望催生一系列新产品

  

  “药食同源批复了,未来化橘红产业的发展潜能必将呈几何式释放。”得知化橘红药食同源批复成功的消息后,全国人大代表、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第一时间向羊城晚报记者发来消息,表达他的喜悦之情。

  廖志略是一位“90后”返乡新农人,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化橘红种植、生产和文化推广,带动当地乡村振兴。

  今年全国两会上,廖志略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化橘红药食同源批复工作的建议。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此建议进行了答复,表示正在按照相关程序对化橘红药食同源进行报批。如今,批复正式官宣。

  廖志略表示,化橘红药食同源的成功批复,破除了限制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意味着其在食品与药品领域的双重属性得到认可,将进一步拓宽化橘红的应用领域,推动其在食品加工、保健品开发、餐饮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有望催生一系列以化橘红为主要成分的创新产品。化橘红产业必将迎来更高光的发展时刻,也会极大助力茂名当地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将打破出口瓶颈,推动化橘红走出国门。”廖志略还表示,合作社正申请化橘红出口备案,此前因药物特性,需满足许多条件,而随着化橘红药食同源特性得到认定,可按照食品申请,将更容易满足条件,从而进一步宣传中医药文化、非遗,增强化橘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