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瑛 宋,因防外寇,故竖木栅为寨城,始称“防城”。这便是防城港的缘起。 想象中,依山临海的防城港和其他海滨城市应该并无多大区别。然而,事实证明我们错了。同样居于山水之间,防城港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丰富的生态资源,构成了防城港独特的优势。各地大打旅游牌,不外乎做山水文章,而天下所有山水,几乎都大同小异。防城港是个例外,背靠十万大山,面朝百里沙滩,置身其间,有一种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景中的感觉,真可谓一步一景,处处皆景。 防城港之所以风光别具,除了金沙、渔澫、江山半岛与东湾、西湾、珍珠湾三岛三湾交错分布,还有独特的物产——金花茶和红树林,以及“荣膺氧都”“长寿之乡”“白鹭之乡”“玉桂八角之乡”诸多美誉。纵观防城港的历史,便可发现其变迁是有迹可循的。 透过时间的窗口,从别致的山水自然景观看到非同寻常的人文景观。此行值得一说的有三个历史人物:冯子材、刘永福、陈济棠。 冯子材,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光绪年间,他率部在镇南关修筑长墙,抵御法军入侵,以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一举收复谅山失地,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从而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在中国对外战争史上留下了光彩一笔。 刘永福,与冯子材并称“南疆二雄”,同样在抗法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同治、光绪时期,法军大举侵犯中国藩属国越南,刘永福应越南国王阮福时之邀,两度率领黑旗军入越作战,先后分别击毙法军头目安邺和法军统帅李维业。因而,提起刘永福的名字,能令敌人闻风丧胆。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事务,次年在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全台抗日首领。无论抗法援越还是抗日保台,刘永福厥功至伟。伫立在北仑河边,眺望对岸,当年的战事似乎并不遥远,硝烟尚未散去,镇边将士浴血奋战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华夏历史上大大小小对外或援外战争无数,以清王朝为例,战后签下的条约丧权辱国的居多,1885年与法国签订的《中法越南条约》便是其中之一。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占领,结束了我国自宋以后与越南的藩属关系。这一条约之所以不平等,皆因清王朝腐败无能,居然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采取屈辱退让政策所致。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大清国一号界碑”岿然竖立在中越边境。这块象征民族尊严的界碑由沿海所产的海蚀岩凿成,一人多高,近一米宽,半米厚,碑文字体端庄,遒劲,与碑石浑然一体,竖在那里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它的诞生实属不易。参与勘界的我方代表一直坚持不屈不挠,据理力争,最终方保国家寸土不失。这个结果,是和冯子材、刘永福的部队克敌制胜分不开的。 陈济棠,这是一个曾经影响过南方历史进程的人。他所处的年代,军阀割据,战乱频仍。从行伍出身到主政一方,陈济棠一生可谓经历风云变幻,既有辉煌腾达之际,又有走麦城的悲凉。他颇受争议,但其爱国为民之心始终未改,治粤八年,多有建树,兴教育,办实业,治乱象,竭力造福于民有目共睹,故而无论在政界还是民间,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他在人生鼎盛时刻,却毅然选择了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归隐田园,从此过上了不问时政的贤达生活。迄今依旧保留完好的陈公馆,便是他当时的归宿,同时也成为今天游人必来打卡的景点。
-
即时新闻
此行值得一说的有三个历史人物:冯子材、刘永福、陈济棠
防城港一行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9月19日
版次:A10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