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宏海 客家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支,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所谓“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说的就是客家人不断迁移、落地生根、播散四海。过去,有不少描写客家人的文学作品,如程贤章的《围龙》、谭元亨的《客家圣典》、安国强的《客家大迁徙》等,大多是以宏大视野去描写客家人波澜壮阔的人文变迁。最近看到一部纪实作品书稿《客家魂: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以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只有2000多人的客家乡村为观照,去追溯客家人的前世今生与铸“魂”之旅,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程明盛是湖北省孝感人,却对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客家人深感兴趣。作为一位新闻人,程明盛曾创作出《大国空村》《出伶仃洋:崖口村人文镜像》等纪实文学作品,当他深度接触到中山市一个客家村庄——白企村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他以中山白企村为点,以客家族群为线,从个体出发,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与撰写,终于拿出了这部别开生面的作品。 白企村地处中山市五桂山区,世界八大候鸟迁徙线路之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上,拥有大自然的天然馈赠,风景秀美,三条发源于五桂山的河溪,灌溉沿途村庄后流入大海。其下辖23个自然村,是中山市自然村较多的行政村。该村开基祖大多在明清时期,从河源、梅州等地辗转迁来,是典型的客家山区村。 作为一个新广东人(新客家人),在客家方言不通、资料匮乏的情况下,程明盛一开始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他以真诚的态度、以记者的敏锐与锲而不舍的精神,赢得了白企人的信任。他常常采取聊天式调查、卧底式采访的形式,跟受访对象接触和交流,往往抛开笔记本,以一部手机替代录音机,进入现场前就打开录音。一天调查结束回到住处后,就及时整理录音、照片、视频和笔记,进一步梳理调查线索,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多数调查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经过深入调研与采访,作者对白企村有了三个发现:其一是“红色之村”。白企村所在的五桂山区(包括白企村),是当年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国少将谢立全撰写的革命回忆录《珠江怒潮》,记录了当年被誉为“小延安”的五桂山区,这里留下众多抗日旧址和英雄故事。其二是“华侨之村”。白企村是旅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远超过本地人口的山村,一代代白企人漂洋过海,走出了“秘鲁鞋王”黄仲儒、“夏威夷种植王”黄亮、“夏威夷快餐王”甘开松等名人。其中户籍人口仅168人的灯笼村自然村,走出了三任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其三是“厨师之村”。白企村做过厨师的不下400人,每六个人就有一个厨师,白企厨师群落在珠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广有影响。 综观《客家魂》全书,有几点印象尤为深刻。其一是语言简洁明快、 朴实平易,人物与故事在娓娓道来之中,如小溪流水,令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受感染。其二,细节也是其中重要特色。如写白企村灯笼坑村民记忆最深的百年鸡心柿树,高高地立在院子里屋墙边,长满绿叶,像一个绿色卫士。柿子摘下后,先将陶缸烤热,再将柿子叠放在陶缸里,每层柿子中间垫一层榕树叶,装满后盖上陶缸,三五天后熟了,红彤彤的,主人先拿柿子拜月光,再分赠给乡邻亲友品尝……此种描绘,能勾起多少海外游子的不尽乡愁。其三还是在于一种“发现”,作者独具慧眼地发掘出在大湾区背景下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与客家族群的新文化特质,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