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罗玉鑫:花鸟开新,工笔提纯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0月13日        版次:A04    栏目:独家访谈    作者:

     罗玉鑫 文三原 摄

     罗玉鑫《休戚与共》(中国画)

  

  羊城晚报:您创作中国画作品《休戚与共》的初衷何在?

  罗玉鑫: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生态环保的话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云南昆明开幕。会议内容包括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等。这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我持续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和光》《归路》《家园》《无忧之地》等,都是注重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倡导环境保护意识。

  《休戚与共》是这一系列的创作之一。极地生态的平衡关系着人类前途与未来,此作品意在突出北冰洋生态圈的祥和景象,希望以此引发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羊城晚报:作为新一代工笔画代表画家,您如何看待工笔画中的写意性?

  罗玉鑫:我理解的写意性并非仅仅是技法层面,而是作品的意境能传达生命的意趣,触碰心灵世界。意画与工笔画的写意性同样重要,但由于工笔技法相对规律且耗时,容易把最初的灵感与心性磨灭。因此,工笔画在创作过程中需提高警惕,尽力保留最初激发创作时的那道灵光。

  “提纯”是我近年来创作时特别强调的表现方法。我希望通过“提纯”的方式让画面主观地突破自然主义,有意识地去营造形式感、点线面、黑白灰的层次,以此平衡艺术性与主题性的关系。在《休戚与共》一作中也延续了对于“提纯”的实践与思考——作品画面以水墨为主,使其意境更素净安宁。若过于强调单纯和视觉冲击力,画面又容易显得概念化与简单化。

  因此,我淡化对物象本身的刻画,着重对物象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与处理,以此保持一种既纯粹又丰富的平衡节奏,进而使画面给人一种纯净感与松弛感。绘画艺术除了表达趣味,尽量也能触碰人的内心世界。

  羊城晚报: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您的创作对象从身边的动物延伸到远方的动物。

  罗玉鑫:是的。我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受方楚雄教授影响,尤其关注身边的动物,注重物象的结构表达,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

  2019年在北京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导师姜宝林教授提醒我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可以大胆尝试表达少见的、造型夸张的动物,对我启发甚深。

  如果说五年前我关注的是以家养的宠物或动物园常见的动物为主的话,近五年来,我的创作题材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搜罗一些有趣及珍稀的动物,比如兔狲、水豚、北极熊、仓羚、犀牛等。创作时甚至把物象作夸张处理,如《无忧之地》作品中把水豚的真实体型放大,像一艘诺亚方舟的模样,背上载着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渡河。作品有趣且让观者心生欢喜。

  但无论面对怎样的花鸟题材,艺术家都是从自然物象出发,演绎自然界中的诸多叙事,进而引发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在信息时代大千物象之下,我将继续开拓花鸟画的题材和视角,努力关注当下,打开对于天地生灵的精微观察和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关怀。